化療全解讀:藥物如何作用,副作用如何面對
化療的基本原理
癌症的形成多因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無限制分裂,最終生成腫瘤。化學治療(化療)就是透過化學藥物阻止腫瘤持續生長。常見的四大作用方式包括:
- 干擾 DNA 複製:藥物在 DNA 螺旋打開準備複製時阻斷其過程,讓癌細胞無法繼續分裂,如順鉑、卡鉑。
- 核苷酸類似物:設計成「假核苷酸」欺騙癌細胞,使其合成出無功能的 DNA,最終無法生存,如甲氨蝶呤等。
- 抑制微小管形成:細胞分裂需要微小管拉開 DNA,藥物抑制微小管生成,讓癌細胞無法順利分裂,如紫杉醇。
- 拓撲酶抑制劑:阻斷解開 DNA 纏繞的酵素拓撲酶,使 DNA 複製無法完成,如小紅莓、依托泊苷。
常見副作用與處理方式
化療雖針對癌細胞,但同時會影響正常快速分裂的細胞,因而出現副作用:
- 噁心嘔吐:與腸胃道黏膜受損、神經刺激有關。現代止吐藥已能顯著改善。
- 口腔潰瘍、腹瀉:因腸胃黏膜細胞修復受阻。需注意口腔清潔,飲食清淡,避免因疼痛而營養不足。
- 骨髓抑制:影響造血與免疫功能,可能導致貧血、白血球下降、感染風險增加。需定期抽血監測,必要時輸血或使用升白藥物。
- 掉髮:毛囊細胞受影響,治療後會逐漸恢復。可透過帽子或假髮修飾外觀。
- 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出現手麻腳麻,可與醫師討論換藥或調整劑量。
- 疲倦乏力:常見於療程後,休息與營養補充是改善關鍵。
此外,化療期間建議避免食用生食,減少感染風險;也不宜進行高風險活動如攀岩、衝浪。
結語:理解化療,面對治療更有準備
化療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一種以「阻斷癌細胞分裂」為核心的治療方式。副作用的確存在,但隨著藥物與醫療技術進步,多數症狀已可有效緩解。最重要的是與主治醫師保持溝通,理解藥物作用與可能反應,才能在治療過程中更加安心。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rxdne2vEuU
Youtube專欄:WHY WHITE 為什麼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