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疹又爆發?5大止痕貼士你要知
香港天氣反覆無常,忽冷忽熱、濕度飄忽,對濕疹患者而言可謂「步步驚心」。一旦皮膚屏障受損,痕癢、紅腫、脫屑等症狀隨時爆發,令人坐立不安。尤其在轉季或壓力大時,濕疹更容易反覆發作,影響生活質素。
立即同大家深入探討濕疹痕癢的成因,並提供五大止痕貼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舒緩症狀,減少抓癢帶來的傷害。
濕疹痕癢的成因簡析
濕疹屬於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常見於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類型。其痕癢成因主要包括:
- 皮膚屏障受損 :角質層缺水,令外來刺激物易入侵,引發免疫反應。
- 神經末梢敏感 :濕疹皮膚的神經纖維密度較高,對刺激反應更強烈。
- 免疫系統失調 :體內免疫細胞過度活躍,釋放組織胺等致痕物質。
- 環境因素 :如濕熱天氣、空氣污染、致敏原(塵蟎、花粉等)等。
痕癢不單是症狀,更是惡性循環的起點。愈抓愈癢,愈癢愈抓,最終導致皮膚破損、感染、色素沉澱等問題。
止痕貼士一:以輕拍代替抓癢
當皮膚痕癢時,第一反應往往是用指甲猛力抓癢。但抓癢只會令皮膚破損,增加感染風險,甚至留下疤痕。
建議改用以下方法:
- 輕拍患處 :以手掌或柔軟毛巾輕拍痕癢部位,分散神經注意力。
- 冷敷處理 :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於患處,每次 5 至 10 分鐘,有助收縮血管,減少痕癢感。
- 轉移注意力 :透過深呼吸、聽音樂、閱讀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減少抓癢衝動。
此方法簡單易行,尤其適合兒童或長者,避免抓破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止痕貼士二:即時補濕修復皮膚屏障
濕疹皮膚最大問題是屏障功能受損,水分流失快,外來刺激易入侵。因此,保濕是止痕的關鍵。
建議做法如下:
- 選用無香料保濕霜 :避免含酒精、香料、防腐劑等刺激成分。
- 勤搽保濕霜 :每日最少三次,尤其在洗澡後、痕癢發作時立即補搽。
- 濕敷法急救 :先用純水濕紙巾輕抹患處,再塗上保濕霜,有助即時舒緩痕癢。
部分患者每日需搽保濕霜達 8 至 10 次,才能維持皮膚穩定。切勿因麻煩而忽略,否則痕癢只會愈演愈烈。
止痕貼士三:避免熱水刺激,改用冷敷降溫
不少人習慣以熱水沖涼或浸浴止痕,短暫雖有舒緩效果,但其實是錯誤做法。
熱水會令皮膚血管擴張、水分蒸發加快,反而令痕癢加劇。正確做法如下:
- 水溫控制在 30 至 35 度 :避免過熱,時間不宜超過 10 分鐘。
- 使用溫和潔膚產品 :選擇無皂基、低刺激性沐浴露。
- 洗澡後即時補濕 :趁皮膚仍濕潤時塗上保濕霜,鎖住水分。
如痕癢嚴重,可改用冷敷方式降溫,避免熱水刺激皮膚神經末梢。
止痕貼士四:備用抗組織胺藥物
對於濕疹反覆發作、痕癢難耐者,可考慮使用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s)作短期舒緩。
常見藥物包括:
- 非鎮靜型抗組織胺 :如洛拉他定(Loratadine)、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適合日間使用。
- 鎮靜型抗組織胺 :如撲爾敏(Chlorpheniramine),有助夜間止痕,但可能引起嗜睡。
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避免自行購買或長期服用。部分藥物不適合兒童、孕婦或長期病患者。
止痕貼士五:改善生活習慣,減少誘發因素
濕疹痕癢往往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以下幾項建議有助減少發作機會:
衣物選擇
- 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避免羊毛、尼龍等刺激性布料。
- 衣物洗滌後徹底沖洗,避免洗衣劑殘留。
飲食調整
- 減少攝取高致敏食物,如海鮮、花生、蛋類等。
- 多飲水,保持皮膚水分。
環境管理
- 定期清潔家居,減少塵蟎、霉菌等致敏原。
- 使用空氣清新機或抽濕機,保持室內乾爽。
情緒管理
- 壓力、焦慮亦會誘發濕疹,建議進行冥想、瑜伽等放鬆活動。
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可從根本減少濕疹痕癢的發作頻率。
止痕不止是舒緩,更是預防
濕疹痕癢雖然令人困擾,但只要掌握正確方法,便可有效舒緩症狀,減少抓癢造成的傷害。以上五大貼士涵蓋即時處理、日常護理及長遠預防,適合不同程度的濕疹患者參考。
切記,濕疹並非單靠藥膏或止痕產品便可根治,更需從生活習慣、皮膚保養、環境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護膚策略。
如痕癢持續三天以上未見改善,或出現紅腫、滲水、發燒等併發症,應立即求醫,切勿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