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屋企細到要轉身都難?劏房奇怪生存技巧大公開
在全球其中一個樓價最貴的城市——香港,狹小的居住空間早已不是新聞。對不少打工仔、學生或基層市民而言,劏房甚至迷你套房成為唯一可負擔的選擇。在不足百呎的空間中生活,轉個身都要小心撞到牆,無疑是一種挑戰。但在這種極限生活條件下,香港人卻發展出一套獨有的「納米空間生存法則」,將有限的空間發揮到極致。今次就來為大家揭示一些真正住劏房的人才會懂得的奇怪又實用的小技巧。
香港劏房生存技巧大公開
一、空間規劃就是生存關鍵
- 「一牆多用」設計:牆身不再只是牆,可以裝摺疊枱、掛勾、伸縮架等。
- 垂直空間最大化:利用地面到天花的空間儲物,例如高身櫃、頂櫃、吊掛架。
- 床底儲物系統:選用有收納功能的床架,將換季衣物、電器箱等收藏其中。
實例:有住戶利用床下抽屜儲物,再加上折疊牀墊,白天可當椅子使用,一物多用。
二、選擇「多功能家電」節省空間
- 迷你電器當主角:選用2合1電磁煮食爐+焗爐、洗衣乾衣一體機。
- 無線電器減少亂線:避免電線纏繞,保持視覺整潔,減少壓迫感。
- 可摺疊/收納式電器:如摺疊式電風扇、迷你燒水壺。
實例:有劏房住戶使用一部能同時蒸、煮、炒的多功能料理機,將廚房「濃縮」在半個砧板大。
三、光線與鏡面創造空間錯覺
- 使用鏡子擴大空間感:大鏡放牆邊或門後,營造空間延伸錯覺。
- 採用淺色系牆面:白色或米色牆身可令空間更明亮、寬敞。
- 善用自然光&LED燈:打開窗簾配合高亮度間接燈光,視覺上放大空間。
四、生活習慣需要「迷你化」調整
- 極簡主義:物品要實行斷捨離
- 每樣物品都要有「用途」:避免放置可愛但無用的東西
- 每月定期清理雜物,保持空間流通。
- 縮小活動範圍:日常活動盡量在一平方米內完成,例如:站立洗碗同時可以煮飯。
- 一地多用:餐桌即是書桌、書桌即是床頭櫃。
實例:有網民分享自己「只用一張可折疊日式茶几」完成食飯、工作、打機、收納四合一用途。
結語
劏房生活雖然局促,但香港人總有方法化繁為簡,在有限空間中創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生活智慧。正所謂空間有限,創意無限!不論你是學生、獨居人士、或係暫時居住在「過渡性」房屋,善用上述技巧不但可以提升生活質素,更可能令你愛上這種「小而有序」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