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仔點儲第一桶金?呢幾招幫你快啲見到6位數!
儲蓄不只為將來,更是對人生的主導權
對於剛投身社會的上班族而言,「儲第一桶金」看似遙不可及,但實際上,只要掌握正確理財觀念及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在數年間累積屬於自己的資本。這筆第一桶金,不單是金錢的累積,更代表着自我保障的起點與財務自由的基礎,可作為未來進修、創業、置業或應對突發情況的資金來源。
然而,在高物價、低儲蓄率的社會環境下,若單靠慳食儉用,很難有效累積財富。因此,打工一族更需善用各種理財工具與策略,透過有系統地管理收支與投資,邁向實現六位數的儲蓄目標。
以下幾個實用做法,將有助你踏出儲蓄第一桶金的重要一步。
一、建立清晰財務目標與時間表
儲蓄的第一步,不是盲目存錢,而是先設定清晰的目標與時限。例如:「我要在3年內儲蓄10萬元」,然後倒推出每月所需的儲蓄額度,即每月需儲約$2,800至$3,000。
📌建議:
設立「短期」(如緊急儲備金)、「中期」(如旅遊/進修)及「長期」(如置業/退休)三層目標。
可使用記帳App(如Spendee、YNAB)追蹤進度,定期檢視實際與目標之間的落差。
二、先儲蓄,後消費——推行自動儲錢法
不少上班族每月一出糧便開始消費,到了月底才看看有沒有剩餘可儲,這種「先用後儲」的習慣,很難真正累積財富。相反,應採取「先儲蓄,後消費」的方式,將儲蓄視為固定支出。
📌建議:
每月出糧後即時設定自動轉賬,將10%至20%的收入轉入儲蓄或投資戶口;例如每月人工$18,000,即自動儲$1,800至$3,600,不受消費誘惑影響;
避免將儲蓄戶口與日常戶口混用,以防不自覺動用。
三、控制非必要開支,實踐「極簡消費」
現今生活充斥各種購物誘因,特別是外賣、美妝、網購及訂閱制服務(如串流平台),若不自律,極易造成「隱性透支」。學會極簡消費,有助減少衝動購物與不必要支出。
📌 建議:
每月設定娛樂與購物上限,如$1,000以內;
培養「延遲購買」習慣,給自己72小時考慮是否真的需要該商品;
多以現金或扣賬卡支付,減少使用信用卡的過度消費行為。
四、善用高息儲蓄戶口或理財產品
把錢單純存於傳統活期戶口,利息極低,實際回報遠不及通脹。現時市面有不少高息儲蓄戶口或理財產品,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初入職人士來說,是起步的理想工具。
📌 建議:
可考慮銀行推出的「薪金戶口優惠計劃」,有條件年息可達3%至5%;
初步接觸投資者,可選擇風險較低的基金、定期存款、ETF等產品;
了解基本投資概念,如複利效應,愈早開始愈有效率。
五、建立額外收入來源,提升儲蓄速度
若想更快達成儲蓄目標,單靠節流可能不足夠。可透過發展副業或兼職、技能變現、甚至投資理財,建立穩定的第二收入來源,有助加快達成儲蓄六位數的速度。
📌 建議:
擅長寫作、設計、語言教學等可透過 freelance 平台接job;
可於社交媒體經營個人品牌,長遠亦可轉化為收入;
記得規劃副業所得的用途,如全數存入儲蓄戶口,不作日常消費。
重點理財提示(懶人包)📌
理財方法 |
重點內容 |
訂立儲蓄目標 |
明確數字 + 時間表,有動力易堅持 |
自動轉賬儲蓄 |
強迫自己「出糧即儲」,不受消費誘惑 |
極簡消費策略 |
減少非必要支出,如訂閱制、重複性購物 |
善用高息儲蓄產品 |
尋找年息高於通脹的低風險儲蓄工具 |
拓展副業收入 |
副業或技能變現可作為額外儲蓄資金來源 |
結語:第一桶金,是改變財務命運的開始
儲蓄從來不是有錢人才做的事,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開始的理財行動。無論起點高低,只要有決心、紀律與策略,儲到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絕非遙不可及。這筆金額不但象徵你的財務實力,更是一種選擇生活的自由。
下一步,讓自己不再只是「為錢工作」,而是學會讓金錢為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