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創業企業的資助與津貼選擇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以其低稅率、便捷的營商環境及地理優勢吸引無數創業家。然而,初創企業及中小企(SME)常面臨資金短 personally, I think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mention the high operational costs in Hong Kong, such as rent and salaries, which make funding critical for startups. 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2024年數據,香港有超過3,900家初創企業,僱員總數達14,932人,顯示創業生態蓬勃但競爭激烈。為支持創業,香港政府推出逾40項資助與津貼計劃,涵蓋科技創新、市場推廣、青年創業及社會影響力項目。2025年,隨經濟預計增長僅2.5%,這些資助成為創業企業渡過難關的關鍵。本文精選五大熱門資助計劃,並提供申請攻略,助你在香港創業路上事半功倍!
為什麼創業企業需要資助?
- 高營運成本:香港租金與人力成本高昂,中小企平均每月租金約20,000-50,000港元,資金壓力大。
- 市場競爭:2025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初創需快速建立品牌與技術優勢,資助可加速發展。
- 數碼轉型需求:香港企業對AI、電商及數碼行銷的需求激增,資助可降低技術升級成本。
- 青年創業熱潮:香港年輕人熱衷創業,資助計劃(如大灣區青年創業)提供啟動資金與孵化支持。
2025年五大熱門資助與津貼計劃
以下為香港創業企業可申請的五大資助計劃,涵蓋不同行業與發展階段,均具高成功率與實用性。
-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SME Financing Guarantee Scheme, SFGS)
簡介:由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HKMC)管理,提供50%-100%貸款擔保,助中小企從銀行獲得低息融資,應對營運資金需求。2024年延長至2025年3月31日。
資助額度:最高700萬港元,利率約2.5%-3.5%(遠低於市場6%-10%)。
資格:
- 在香港註冊並實質營運的中小企(僱員少於50人,年收入低於8,000萬港元)。
- 證明受經濟因素影響(如收入下降20%)。
- 無破產或嚴重違約紀錄。
用途:支付租金、薪金、設備購置或業務擴展。
申請流程:透過參與銀行(如滙豐、渣打)提交財務報表與業務計劃,批核率約90%。
案例:餐廳老闆阿明申請500萬港元貸款,年利率3%,每月還款約63,000港元,用於支付租金與數碼化升級,成功維持營運。
2025年優勢:
經濟低迷下,低息融資可緩解現金流壓力,特別適合零售與餐飲業。
-
科技券計劃(Technology Voucher Programme, TVP)
簡介:由創新科技署(ITC)推出,資助中小企採用科技解決方案,提升生產力或數碼化轉型。自2016年啟動,2025年繼續接受申請。
資助額度:最高60萬港元,資助比例3:1(政府資助75%,企業自付25%),每間企業可申請最多6個項目。
資格:
- 在香港註冊並持有有效商業登記證。
- 非政府資助機構或其附屬公司。
- 在香港有實質業務(如辦公室或員工)。
用途:購置軟件(如電商平台、CRM系統)、雲端服務或數碼行銷工具。
申請流程:透過TVP網上平台提交申請,需提供業務計劃與報價單,審批時間約2-3個月。
案例:初創公司「數碼小店」獲30萬港元資助,開發電商網站與AI客服系統,月收入提升20%。
2025年優勢:
香港數碼經濟預計增長5%,TVP助企業快速升級,應對電商與AI趨勢。
-
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SME Export Marketing Fund, EMF)
簡介:由工業貿易署(TID)管理,資助中小企參與出口推廣活動,拓展海外市場。2025年資助上限維持80萬港元。
資助額度:最高80萬港元,資助50%項目費用(如展覽、廣告),無申請次數限制。
資格:
- 在香港註冊的中小企(製造業僱員≤100人,非製造業≤50人)。
- 擁有實質業務(如香港辦公室)。
用途:參加國際展覽、數碼廣告(如Google Ads)、電商平台推廣。
申請流程:透過EMF網上系統提交申請,需提供活動計劃與預算,審批時間約1個月。
案例:服裝品牌「港潮」獲10萬港元資助,參加東京時裝展,成功簽訂20萬美元訂單。
2025年優勢:
隨內地與東盟市場復甦,EMF助中小企搶佔海外商機。
-
香港科技園公司孵化計劃(HKSTP Incubation Programme)
簡介:由香港科技園公司(HKSTP)提供,為科技初創提供資金、辦公空間及專業指導,特別針對Web3、生物科技及綠色科技。
資助額度:最高129萬港元(分3年發放),包括63.9萬港元現金資助、12個月免租辦公空間及投資配對。
資格:
- 在香港註冊的科技初創(成立少於5年)。
- 至少2名全職員工,半數從事研發。
- 已開發最低可行產品(MVP)。
用途:研發、市場推廣、招聘及營運開支。
申請流程:透過HKSTP網上平台提交業務計劃與MVP展示,需通過面試,審批時間約1-2個月。
案例:AI初創「智眼科技」獲100萬港元資助,租用科學園辦公室,成功吸引200萬美元天使投資。
2025年優勢:
HKSTP新增10億港元「創新科技產業導向基金」,助初創連繫國際投資者。
-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SIE Fund)
簡介:由社會福利署監督,資助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業項目,重點解決貧困與社會排斥問題,適合非牟利組織及初創。
資助額度:視項目規模而定,最高500萬港元,涵蓋原型設計、初創及擴展階段。
資格:
在香港註冊的企業或非牟利組織。
項目需具社會影響力(如青年就業、弱勢群體支援)。
用途:開發產品、服務或社會創新項目(如教育科技、健康科技)。
申請流程:透過指定中介機構(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提交申請,需提供詳細項目計劃,審批時間約3-6個月。
案例:非牟利初創「樂齡科技」獲200萬港元資助,開發長者護理App,服務全港超過1,000名長者。
2025年優勢:
隨香港人口老化與社會包容議題升溫,SIE Fund優先支持健康與教育項目。
申請攻略:如何提高成功率?
- 準備詳細業務計劃:清晰說明資金用途、市場分析及預期回報。例如,申請EMF需展示海外市場潛力,附上展覽計劃與預算。
- 確保合規性:確認企業在香港註冊並持有有效商業登記證,避免申請被拒。使用「中小企一站通」(SME Link)查詢資格。
- 善用專業支援:聘請會計師或顧問(如Premia TNC)協助撰寫申請文件,提升專業性。預算約5,000-10,000港元。
- 參加創業活動:加入RISE、Startup Grind或Jump Starter等網絡活動,結識投資者與政府代表,獲取最新資助資訊。
- 多管齊下:同時申請多項資助(如TVP+EMF),但確保項目不重疊。TVP資助數碼化,EMF支持推廣,相輔相成。
2025年創業資助趨勢
- 數碼化與AI:隨香港數碼經濟增長,TVP與HKSTP計劃優先資助AI、Web3及電商項目。
- 大灣區機遇:青年創業基金(Youth Development Fund)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如深圳、廣州)創業,資助額度達100萬港元。
- 綠色科技:政府新增65億港元綠色金融資助,針對可持續發展與低碳技術的初創。
- 國際化:EMF與BUD Fund擴展至東盟及《投資促進及保護協定》(IPPA)國家,助企業開拓新市場。
常見問題與解答
外國人可否申請香港資助?
是,部分資助(如HKSTP、SIE Fund)對外國人開放ちゃり開香港註冊的公司開放,無需本地居民身份,但需有實質業務。
申請資助需要多長時間?
視計劃而定,TVP與EMF約1-3個月,SIE Fund可能需3-6個月。提前準備文件可加快進度。
資助是否需要償還?
大部分資助(如TVP、EMF)為非償還補貼,但SFGS為貸款,需按期還款。
可否同時申請多項資助?
可,但需確保項目不重疊。例如,TVP資助數碼化,EMF資助推廣,可分別申請。
結語
2025年的香港創業生態充滿機遇,政府資助與津貼為中小企及初創提供資金、空間及專業支援,助你應對經濟低迷與高營運成本。從SFGS的低息貸款到TVP的數碼化資助,再到HKSTP的科技孵化,每項計劃都為創業夢想注入動力。立即行動:瀏覽「中小企一站通」(www.smelink.gov.hk) Grind活動結識投資者。香港的創業舞台已準備好,你準備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