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支撐,不是拼時長的遊戲

真正的核心力量,從放下數字迷思開始

健身房裡此起彼伏的倒數聲、社交媒體上「五分鐘平板支撐挑戰」的標籤,讓平板支撐時長成為不少人衡量核心力量的「標尺」。然而,平板支撐的價值,從來不只是你能堅持多久。真正的重點,是姿勢、質量,以及能否轉化為生活與運動中的穩定力量。

一、時長迷思:為何越久越好是偽命題

盲目延長時間,偏離了核心訓練的本質。

核心肌群「關機」現象
當撐到身體劇烈顫抖時,深層穩定肌如腹橫肌、多裂肌早已疲憊,無法維持脊柱中立。這時代償動作接踵而至:腰椎塌陷、骨盆傾斜、肩胛外翻、頭部下垂。結果是壓力轉嫁到腰椎、肩關節與頸椎,受傷風險急升。

功能性遷移差
真實運動中,核心的作用是「動中穩定」,而非長時間靜止。跑步需要骨盆穩定、舉重需避免腰椎彎曲、出拳需防止力量外泄。過久的靜態平板,難以轉化為這些動態表現。

忽略多維度激活
核心並非單一抗伸展,還包括抗旋轉、抗側屈。僅靠延時,無法全面發展核心功能。

二、科學視角:多久才夠用?

與其拼時長,不如追求「高質量」。

初學者
10–30 秒,重點是標準動作:肘在肩下、身體成一直線,任何不適或變形即停止。做 3–4 組,逐步累積。

一般訓練者
30–90 秒,保持完美姿態。應在完成時仍保留 10–20 秒的「餘力」,避免徹底力竭。

天花板標準
能完成 2 組 90 秒已屬「優秀」。超過 2 分鐘以上,邊際效益遞減,反而更像意志測試而非有效訓練。

三、進階玩法:超越靜態,激活更多核心

不必「內卷時間」,重點在於功能與變化。

動態挑戰
如平板支撐交替抬手抬腳、平板支撐登山跑、平板支撐側移,讓核心在動中保持穩定。

不穩定工具
TRX、平衡墊、BOSU 球,能迫使深層肌群更努力工作。
或在背部加輕負重,提升抗壓能力。

全身性整合
農夫行走、過頂深蹲、土耳其起立,讓核心在複合動作中承受多維壓力,真正發揮「力量傳輸帶」的功能。

四、個體化:你的黃金時長,由你定義

核心基礎不同:初學者 10–20 秒足夠,有經驗者則應轉向動態變化。

若有傷患:肩、腰、手腕不適,應改為跪姿平板或側平板,避免勉強。

體重與身體結構:較重者壓力更大,可用手撐版本或縮短時長。

五、核心真相:質量重於數字

當被問到「你能撐多久?」時,真正聰明的回答是:「我能以完美姿勢完成高質量的平板支撐,並在生活與運動中展現核心穩定力。」

平板支撐只是起點。真正的核心力量,不在於地板上的分鐘數,而在於你能否在深蹲、硬拉、跑步、生活中,都展現出穩健而有力的身體控制。

YouTube專欄名稱:FitClub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fohVMM1FGkc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