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平板撐=30分鐘跑步?揭開健身伪科學的真相
在社交媒體上,經常能見到一些聳動的標題,例如「每天5分鐘平板撐=跑步半小時」、「懶人必備,5分鐘平板撐勝過跑5公里」。這些說法擊中了許多人「高效、省事」的健身渴望,讓人滿懷期待地趴在瑜伽墊上,幻想短短幾分鐘就能燃燒大量脂肪。可惜,現實卻殘酷:當你汗流浹背地結束後,體重計數字和鏡中身形往往紋絲未動。到底是努力不夠,還是這背後根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迷思?
能量消耗大比拼:數據不會說謊
以一位70公斤成年人為例,中等強度跑步30分鐘(時速7至8公里),能消耗約280至350大卡;即使體重較輕,55公斤的人也能消耗220至280大卡。這是因為跑步屬於典型有氧運動,動員全身大肌群,心率可達最大心率的六至七成以上,能量消耗龐大。
相比之下,5分鐘平板支撐只消耗約20至35大卡(55公斤的人僅15至25大卡)。它屬於靜力性等長收縮,肌肉雖然緊張,但心率提升有限,參與運動的肌群和活動幅度都遠少於跑步。數據清楚顯示,兩者能量消耗差距可達12倍。
運動目的不同:燃脂機制不能混為一談
跑步屬於中低強度穩態有氧,核心目的在於提升心肺功能,並在運動20分鐘後進入高效燃脂區,主要依靠有氧代謝系統,脂肪能量供應比例可達五成以上。
而平板支撐則是核心耐力訓練,重點是提升核心穩定性、改善姿態,並非燃脂工具。許多人會因肌肉顫抖、局部充血而誤以為「脂肪正在燃燒」,其實能量主要來自糖原,脂肪參與極少。即使有所謂「後燃效應」,平板支撐所產生的代謝擾動微弱,額外消耗的能量僅是幾卡至十幾卡,遠不足以彌補基礎能耗的差距。
五分鐘硬撐的陷阱:錯誤姿勢害大於益
鼓吹「必須堅持5分鐘」容易讓人忽視動作質量。最常見的錯誤包括:
塌腰或撅臀:核心失去張力,腰椎或肩頸壓力驟增。
肩胛骨失控:過度凸起或下沉,導致肩關節磨損。
頸部過度抬頭或低頭:使頸椎受壓,引發不適。
這些錯誤不僅降低訓練效果,還可能帶來慢性傷害。相比硬撐5分鐘,初學者能正確保持30至60秒,效果反而更佳。
平板支撐的真正價值
雖然它不是燃脂利器,但平板支撐是強化核心的經典動作。穩定的核心幾乎是所有運動和日常活動的基礎:
保護脊柱,預防腰痛
改善體態,矯正含胸、骨盆前傾
提升運動表現,為深蹲、硬拉、跑步等提供穩定發力平台
有效激活深層肌群,如腹橫肌,是其他動作難以觸及的部位
結語:拒絕神話,擁抱科學
健身沒有捷徑,也沒有魔法。與其被誇大標題誤導,不如踏實掌握動作質量,理解每一種運動的真正價值。平板支撐值得堅持,但它強調的是核心力量與穩定性,而不是快速燃脂。科學與汗水,才是身體最真實的答案。
YouTube專欄名稱:FitClub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qOr8BIvw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