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下凡」記:從高端火鍋到路邊攤,求生與自救

1|高端失靈,性價比成剛需

火鍋賽道內捲加劇、關店潮擴散,中高端品牌承壓。海底撈客單價由高點回落至約百元區間,翻台率與坪效難回巔峰,「服務紅利」被成本蠶食,免費項目縮水引發體驗落差。當「貴但值」的敘事鬆動,消費者轉向「便宜、夠好、夠快」。

2|賣盒飯、擺地攤:不是掉價,是換場景

西安盒飯、武漢串串車、夜市波波機、22元自助等,是把火鍋供應鏈切片後在街頭低成本複用:省房租與裝修、人力更靈活、用低價引流回門店。把「儀式感火鍋」拆成「日常剛需食材+即食套餐」,讓高端品牌獲得市井流量與現金流。

3|品牌撕裂的風險與對沖

風險:高端心智被「地攤化」稀釋,服務縮水的公關壓力提升。
對沖:精準場景化分層(店內仍走體驗與穩定品質,店外做低價快取),加強食材力與口味標準,避免「廉價=降質」的錯覺;把外擺視作「補位渠道」而非主戰場。

4|策略轉向:從服務神話到供應鏈效率

關鍵動作包括:開放特許經營、海外謹慎擴張、多品牌矩陣試錯。底層邏輯從「極致服務」轉為「產品力+效率」:中央廚房、標準化切配、菜品結構調整,盡量把人效與毛利拉回健康區間。

5|行業啟示:高端不死,邊界要重畫

當前餐飲的勝負手在三點:
1
)把「高端體驗」和「日常剛需」解耦,雙輪驅動;
2
)以供應鏈和單店模型做實利潤,而非單靠營銷;
3
)用多渠道多場景分發同一套供應鏈資產,提升週轉。

6|海底撈的「破局清單」

短期:外擺/盒飯持續測試城市樣本,建立低價產品的口碑壁壘(衛生、原切、真材實料);店內恢復「服務可感」的基本盤(減少縮水體感)。
中期:以爆款單品拉回食材心智(如牛肚/蝦滑等強品類),同步優化小料台體驗;做強到店外賣、零售化自熱鍋。
長期:矩陣品牌分層清晰,海外聚焦少數強城;以數據化排產與人效模型,抵消人工與租金上行。

海底撈的「路邊攤革命」不是掉隊,是求生式降維打擊。若能守住產品力與基本服務,同時把供應鏈效率跑通,品牌既不必失去體面,也能重新贏得煙火氣。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G6V9qdlzA
YouTube
專欄:長江研報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