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樂高樂園為何「高開低走」:價格貴、內容輕、交通累的綜合效應 開園與定價
- 投資約 5.5 億美元、佔地 31.8 萬㎡、宣稱「全球最大」樂高樂園;成人票 549 元、兒童 439 元,對標迪士尼/環球。
- 開票遇冷:黃牛不炒、官網檔期充足,直播帶貨短暫拉升後熱度迅速回落。
為何「炒不起來」
- IP號召力不足:樂高在國內更像高端玩具與教育標籤,缺乏全民級情感;社交傳播力弱。
- 受眾過窄:核心針對 3–10 歲 親子,對年輕人/青少年吸引有限;「一家三口」總花費輕鬆上 3000+,性價比壓力大。
- 內容偏輕:項目刺激度與沉浸感不足,「這就沒了」成為常見反饋;大人多為陪玩,難產生二次分享。
- 本土化浮於表面:悟空小俠主題區造景化、符號化,故事線與互動深度不夠,難形成情緒記憶點。
- 區位/到達成本高:金山馮徑鎮,公共交通與換乘負擔大,「親子遊」變「親子遷徙」。
反差:酒店熱、門票冷
- 酒店(最高 ¥7463/晚)成為亮點:低強度陪伴、房內積木與尋寶活動提供「孩子嗨、家長省心」的情緒價值。
- 說明親子客更在意整體育兒體驗與能量管理,非單點項目的刺激度。
競爭環境:主題樂園「神仙打架」
- 2025 年供給潮:深圳樂高(更大)、長隆清遠度假區(全年齡沉浸)、迪士尼/環球二期與頂級 IP 持續加碼。
- 樂高上海面臨同質化與分流雙壓力;僅靠「最大」與堆量已不足以搶心智。
想翻身,得補哪幾刀
- 精準受眾+產品分層:拆分學齡前、低年級、青春期線路;為大人設計「可玩、可拍、可放電」內容。
- 深度本土化:把「悟空」做成可追劇的園內冒險線——可收集、可解謎、可成就;把符號變劇情。
- 全天候體驗:天氣/排隊友好型室內互動、夜場與巡遊演藝增加「願意多待 2 小時」的理由。
- 交通一體化:增開直達巴士/聯票;家庭托嬰/租車/推車/中途午睡艙等「帶娃基建」完善到極致。
- 價格策略動態化:學段/時段差異化與「一票多玩」綁定;會員制與年度任務換權益,提升復購。
- 內容迭代節奏:小步快跑上新(季度皮膚/迷你活動)、大檔期爆點(暑寒假新項目/聯名)。
給打算帶娃的家庭(速看)
- 若娃在 3–10 歲且喜歡樂高、家長願選「酒店+輕度園遊」模式,體驗更匹配;
- 若追求刺激項目/全齡同樂/強社交拍照,迪士尼/環球或綜合度假區性價比更高;
- 交通與體力是隱性成本,建議選工作日、入住酒店拆分兩天行程,避開高溫與高峰。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IgQr0zY6o
YouTube專欄:長江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