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大王失速:洽洽暴跌、提價失靈,零食量販時代的“老牌焦慮”

一顆黴籽帶崩一季報:利潤膝斬、毛利跌破20%

  • 2025年上半年、Q1 連續爆雷:營收下滑、規模淨利潤同比降逾六成至七成,毛利率跌破20%警戒線。
  • 關鍵導火索:葵花籽原料端遭遇內蒙古產區雨水、黴變率攀升,單位成本上衝;同時八角、腰果等堅果原料受關稅與產地氣候擾動,疊加成本壓力。
  • 直接後果:原料成本在營業成本占比超八成,毛利被硬砍;提價舊招在消費降級下邊際失效,量價齊壓。

提價續命為何失靈:渠道版圖換代、用戶心智轉向

  • 消費者遷徙:從賣場貨架直播電商、零食量販(9.9包郵、稱斤賣),洽洽傳統商超優勢被稀釋。
  • 價格敏感度飆升:量販拉低心理價;小步快漲+偷偷縮斤兩引發口碑反噬,年輕客群抱怨越來越貴,還不夠香
  • 品牌調性撕裂:高端化包裝(英文名、跨界冰淇淋/聯名)與國民瓜子形象互相掣肘,既沒拿穩高端,也丟了性價比。

第二曲線卡殼、第三曲線跑偏:多元化的費力不討好

  • 堅果業務高歌猛進一度翻倍,但近年增速回落、毛利承壓。
  • 白酒/聯名面膜/魔芋小零食等廣撒網型多元,帶來營銷費用走高、定位更模糊;B/即時零售與抖音體系布局偏慢,錯過紅利窗。

行業環境的新常識

  • 原料更波動:農業氣候與地緣供應鏈風險常態化,單純靠提價轉嫁難持久。
  • 渠道去中心化:量販店、社群團購、直播間重塑定價權與動銷節奏,低毛快周轉勝過高毛慢動銷
  • 年輕人選擇題:好吃、便宜、方便 > 品牌情懷;香氣、口味創新與即食便攜微體驗成為決策點。

破局路徑(務實版)

  1. 回到產品基本盤:把做到極致
    • 強化風味工程(烘烤曲線/裹粉技術/定向增香),公開看得見的工藝指標;做極致口碑款(如辦公室小顆粒清口型”“夜間續嗑不渴型)。
  2. 重塑量販/直播的價格規格體系
    • 建立量販專供規格 + 電商獨家口味 + 商超禮盒三層架構;用大單品+小爆品組合保障週轉與新鮮感。
  3. 原料風險對沖
    • 多產區、多供應商、期現結合的採購模型;與核心產區共建乾燥/分選/黴毒快檢站,將黴變率控制在可保險KPI上。
  4. 低成本高效率的品牌年輕化
    • 少做貴跨界,多做情境內容(追劇嗑、露營嗑、球賽嗑);KOC試吃+短視頻開袋香氣實測,把打開即香變成可視化記憶點。
  5. 數據驅動的渠道精細運營
    • 量販店用//陳列”A/B測試週報,直播間以件單提升為核心(第二件半價、連嗑禮包);即時零售強SKU“短保新鮮感
  6. 有紀律的提價機制
    • 設定原料售價促銷聯動閾值;小步頻調、搭配加量/口味升級交換用戶感知,避免只漲不優的負反饋。

風險與優先級

  • 高優先:原料質控與黴毒風險治理、量販/直播價盤重構、爆款口味研發。
  • 中優先:堅果線盈利模型校準、即時零售補課。
  • 低優先:與主業弱關聯的跨界(酒/美妝)暫緩,聚焦嗑貨矩陣。

結語:瓜子可以不變,嗑瓜子的人已經變了

洽洽仍握有產能、品牌與供應鏈的底牌,但**“靠漲價續命已到盡頭**。下一程,比拼的是能不能把香與實惠同時交付,把開袋即香、越嗑越順的體驗做回來,並在量販與直播的節奏裡贏回定價權。
當撕開包裝那一刻飄出的第一口香,重新說服了舌頭與錢包,百億夢才有再次被相信的可能。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lvoJ24-J8

YouTube專欄:長江研報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