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餐飲崩盤:米其林光環褪色,中產錢包投降,窮鬼套餐上位

榮光不再:從排隊四小時到集體關門

幾年前,一張米其林餐廳的訂位號碼是身份象徵,餐桌上幾片松露、幾粒魚子醬,足以成為朋友圈炫耀的素材。如今,這場華麗盛宴戛然而止。
2025
年,中國內地千元餐廳數量較三年前縮減五成,米其林高端餐廳倒閉率超過三成。北京、上海、深圳的名店相繼陣亡——Opera跑路欠薪千萬、Tiago卷款消失、鼎泰豐關閉十八家門店。
這些曾經的城市名片如今只剩下關店通知與追債名單。

消費降級:窮鬼套餐打敗米其林

金融業禁酒令、地產行業低迷、券商報銷嚴控,企業宴請預算大縮水——高端餐飲失去了最大金主。
同時,中產階層的精緻焦慮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務實與性價比思維。「窮鬼套餐」成為2025年餐飲界新風潮:68元的商務午餐、398元的米其林特調套餐、附贈咖啡與氣泡水的優惠組合……
這些看似下凡接地氣的方案,卻未能真正挽救頹勢——降價帶來流量,卻削弱了品牌定位與用餐體驗。

榮譽的枷鎖:米其林星星壓垮經營者

米其林星級曾是餐廳的最高榮耀,也成為最沉重的負擔。為了維持的水準,業主砸重金升級裝潢、擴大酒窖、聘請高薪廚師與外部顧問;然而客源一旦下降,資金鏈便立刻斷裂。
北京老牌餐廳Opera關店時,員工工資未結、供應商貨款難追;Tiago關門前夜仍在營業,隔日卻人去樓空。
在這場高端幻夢的崩塌裡,最先倒下的不是廚具,而是傲慢與過度。

消費者覺醒:貴好吃

大眾點評上的留言道出了現實:盤子大、分量少、規矩多、吃不飽。
米其林追求藝術與儀式感,但對消費者而言,好吃、好看、實惠才是新三原則。當年輕人開始追求街邊小館、夜市炭香與高性價比日料時,動輒千元的法餐早已失去吸引力。
精緻餐飲的排場邏輯,最終被大眾餐飲的體驗所取代。

香港啟示:高端餐飲的下一步

香港同樣擁有世界級的精緻餐飲文化,但當內地高端餐廳集體退場,這座城市亦該警醒。

  • 高端不再等於成功,混合模式Fine Casual)或許是未來:保留質感,降低門檻。
  • 本地化供應鏈與可持續餐飲將取代進口食材競賽。
  • 體驗取代排場:與其追求星,不如追求留客。

從繁華到真味:餐飲的重生之道

高端餐飲的崩盤,並非食客變窮,而是價值觀歸位。當吃飯重新回到味道與人情,精緻不再是價格堆砌,而是誠意與細節的呈現。
米其林的星光或許正在暗淡,但真正能留在味蕾記憶裡的,是那一口真實的煙火氣。

YouTube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ReB1WYWTM
YouTube
專欄:長江研報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