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牌酒樓集體退場:從「牌面」到「負擔」,2025餐飲寒冬下的生死轉場

廣州陶然軒說關就關,「五星酒樓」也撐不住

二沙島上的陶然軒,曾以「國家五鑑級酒家」名號立足20年,如今大門緊鎖、只餘會員卡分流至他店使用。這一幕,折射出高端粵菜酒樓在2025年的集體退場:營收走弱、關店加速,昔日「城市名片」轉眼成「時代的眼淚」。

關店潮擴散:核心地段也難倖免

同一時期,香港餐飲品牌富臨皇宮(廣州)、道香酒家、漁民新村等相繼停業或公告暫停,從廣州、深圳到上海、順德、中山、寧波、杭州及四川,超過30家知名老牌酒樓密集退場。它們大多位於核心商圈、曾承接公務宴請與大型聚餐,如今卻設備拍賣、整店轉讓,景象判若兩世。

「禁酒令」是導火索,真正致命點在客群斷層

今年5月公務接待「全面禁酒」落地,一線城市執行更嚴,傳統依賴公款宴請的包廂型酒樓,工作日訂單驟減。然而更深層的變化是客群遷移:年輕人偏好小而精、性價比高、社交氛圍佳的餐廳;「人均三五百+大包廂」的老式酒樓吸引力式微,導致老客流失、新客難來,房租與人力高成本成沉重枷鎖。

模式老化與組織僵化:高坪效時代的逆風

十多年前,大體量酒樓象徵身份場面;如今同等面積意味長期固定成本壓力。不少老字號多年不換菜、不升級動線與裝修,仍以「排場」為核心賣點,與當下「效率、體驗、社交分享」的消費邏輯背道而馳。婚宴量下行、商務飯局去儀式化,使傳統酒樓的現金奶牛變為現金黑洞。

成本高築:租金、人力、食材一樣都降不下來

廣州有大型海鮮酒樓單店月租逾百萬元,欠租兩月即陷破產;亦有5000平門店月租峰值近50萬元。菜價波動、後廚人手充足度與培訓成本同時上升,令「賣1000元菜品,淨利不足50元」的極端案例並非個例。越營業越虧,逼使不少東主選擇「先關門止血」。

充值卡與二手設備市場:消費者與供應鏈的雙輸

關店潮下,會員儲值成維權焦點:有人卡內餘額仍在,店鋪已人去樓空;投訴熱線打不通、維權群持續擴大。同時,後廚設備二手價僅原價一成左右,整店轉讓月餘無人問津——供應鏈與資產端一地雞毛,顯示業態退潮的真實速度。

9.9元心智」與外賣補貼戰,擠壓堂食高端局

外賣平台巨額補貼拉高市場期待,「低價即標配」的心智擴散至全品類;堂食高端局被迫降價,卻難覆蓋重資本開支。部分商家為求活口,縮分量、降物料、雙標品控的副作用顯現,長期將進一步傷害品牌口碑與消費信任。

行業大洗牌:161萬家上半年倒下,存量競爭更殘酷

2025年上半年,餐飲端口呈現「高開高死」:新增多、淘汰更快。一線城市供給高度飽和,三年存活率低;連鎖也收縮一線、下沉二三線尋找成本洼地。對傳統酒樓而言,舊流量與舊場景的紅利已終結,若不重做產品與動線,難逃邊緣化。

對香港讀者的啟示:粵菜傳統要留,經營邏輯要變

香港同樣面對租金高、人手緊、客人追求「快而美」的趨勢。大型酒樓若仍以「場面」壓「體驗」、以「酒水」補「毛利」,易被新型態小館、預訂制廳房、社交化餐酒吧分流。保留粵菜工藝與點心火候的同時,更需:

  • 以「小而美」提升翻台率與坪效;
  • 用分時段菜單、輕社交活動(早茶・下午茶・宵夜場)擴寬時段收入;
  • 做「家庭聚會/小型慶典/主題宴請」的場景化方案;
  • 線上種草與會員運營並重,儲值透明、可跨店兌付,降低信任成本;
  • 價格與價值對齊,少打「排場牌」,多打「口碑牌」。

可能的破局路徑:從「厚重場面」到「靈活內容」

未來的大酒樓,不再靠面積與包廂數量決勝,而是靠精準人群與內容運營:

  • 產品:保留經典粵菜的同時,以時令小菜、快手熱炒與健康清單提高復購;
  • 動線:前廳快取+後廳慢宴,堂食外賣不互相擠壓;
  • 成本:與產地直采、中央廚房結合,將「大店高成本」轉為「集中化效率」;
  • 體驗:可視化廚房、主廚出場、茶點車巡遊等提升社交記憶點;
  • 價格帶:設計「可上可下」的多層級菜單,避開單一高客單風險。

舊劇本落幕,新舞台待啟

酒樓並未「過時」,過時的是對場面與酒桌文化的依賴。當消費從「牌面」走向「體驗」、從「一次性宴席」走向「高頻小聚」,誰率先完成從空間思維到內容思維的切換,誰就能在寒冬裡留火、在洗牌後接棒。陶然軒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2025年的關店浪潮,只是提醒所有經營者——要麼調整,要麼退出,第三條路已經不存在。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9chq-lKzkE
YouTube
專欄:長江研報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