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式餐飲崩盤:七元吊龍的狂歡,十五天夢碎的連鎖陷阱

從街頭巷尾排長龍,到全網「批量倒閉」,生燙牛肉米線的神話只維持了不到一年。曾經號稱「30秒出餐、7元加吊龍、高性價比」的爆款,如今成了加盟者的惡夢。南京一家店開業不到一個月就關門,上海、廣州、成都等地同樣出現轉讓潮——短短十五天就「光速崩盤」的案例比比皆是。

這股風潮最初的成功,靠的是所謂「現製表演」——師傅當場用滾燙高湯燙熟牛肉,熱氣翻滾、香氣撲鼻。顧客看著牛肉變色、聽著勺子翻滾,產生「真新鮮」的心理暗示。這其實是一場「情緒消費」的秀——顧客不一定分得清牛肉品質,但因為「看見過程」,就產生信任感。這一招打中了大眾對預製菜的反感,生燙米線因此迅速走紅。

然而,光靠表演撐不起生意。當全國各地「雲貴風」裝潢、手寫菜單、原木桌椅的店鋪同時開出,差異化消失殆盡。裝修、口味、定價都雷同,五百米內開五家店,結果是——越開越虧。七元吊龍的促銷口號成了價格戰的導火線,商家不堪成本壓力,最終只剩轉讓告示與廉價設備堆疊的廢墟。

加盟更是一場「殺豬盤」。以「低門檻高回報」為名,許多創業者投入十多萬元加盟費與裝修資金,結果營收每日僅數百元,三個月就血本無歸。全國多地法院都出現加盟糾紛,餐飲小白成了連鎖擴張的代價。

從餐飲學的角度看,生燙牛肉米線的失敗並非偶然。它是「網紅餐飲模型」的縮影——以短視頻流量為燃料,靠形式取勝,忽視復購與產品力。當消費者的新鮮感退潮,當視覺表演無法掩蓋味道的平庸,流量瞬間歸零。這不是牛肉米線的問題,而是整個「快閃餐飲」時代的宿命。

對餐飲人而言,這場風口留下一個冷靜的警示:市場永遠不缺「熱點」,但真正能留下的,只有穩定的供應鏈、真實的口碑與可持續的體驗。餐飲不是演戲,而是時間與味道的修煉。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jTA_SEM6U
YouTube
專欄:長江研報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