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桂林巨虧十億 「假天下」變「坑天下」 山水不再養人
桂林旅遊的「黃金招牌」似乎正在褪色。這座以山水聞名的旅遊名城,近年卻陷入連年虧損、投訴激增的困局。據報,桂林旅遊公司2024年淨虧約兩億元,累計虧損逾十億,遊客量比2019年減少三百多萬人次,平均每天流失一萬名遊客。
門票八十、泊車五十、餐飲兩百,這樣的旅遊體驗讓人卻步。景區內仍沿用紙質售票,缺乏電子化服務;遊客在高鐵站打車難、價格亂,更有餐館設「陰陽菜單」,同一道菜,外地人要比本地人多付數倍價錢。部分導遊與商戶串通推銷高價商品,甚至以「不買不放人」的方式強迫消費。
這種短視經營模式,讓「桂林山水甲天下」淪為「宰客聞名天下」。旅客被當作一次性資源對待,信任崩塌的同時,也讓本地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根據消協報告,桂林地區的旅遊投訴中,強制購物與誤導消費佔比高達三成以上,遠超其他類型。
問題的根源在於體驗老化與治理失衡。景區產品多年不更新,仍停留在「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觀光模式;城市基建維護滯後,陽朔高鐵站扶梯十年未修通;景點缺乏統一管理,導致亂收費、亂經營現象屢禁不止。當網紅城市如重慶、西安憑創意與沉浸式文化體驗吸引年輕遊客,桂林卻仍在吃老本。
對比之下,遊客如今更願意為「體驗」買單,而非為「風景」買單。當桂林仍以「門票經濟」為主時,其他城市早已轉向「文旅融合」與「夜間經濟」的新模式。失去年輕群體的支持,桂林旅遊正在被市場邊緣化。
要扭轉頹勢,關鍵在於重建信任與創新。景區應整合票務、交通、餐飲與投訴系統,實現價格透明與服務監管;同時更新旅遊產品,發展手作體驗、山水夜遊、文化市集等年輕化項目,讓桂林重新成為值得停留的目的地。
山水依然在,只是遊客的耐心已不在。若不改革,桂林或將永遠被留在明信片裡。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VDzhHWbHW4
YouTube專欄:長江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