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星際來客:ATLAS彗星的神秘造訪
2025年7月,天文界迎來了一項震撼人心的發現──一顆來自遙遠恆星系的彗星闖入太陽系,被正式命名為「3I ATLAS」。這是繼2017年「奧陌陌」與2019年「鮑里索夫」之後,人類觀測到的第三顆星際天體。它的出現,不僅再次挑戰我們對宇宙的想像,更讓人類得以窺見星際空間的奧秘。
奧陌陌與鮑里索夫的前車之鑑
2017年,「奧陌陌」成為首位確認的星際訪客。它形狀詭異、行為反常,甚至出現莫名加速,引發「外星飛船」的猜測。雖然科學界後來多以自然模型解釋,但它留下的疑問至今仍在爭論。
2019年,烏克蘭業餘天文學家發現「鮑里索夫彗星」。與奧陌陌相比,鮑里索夫更接近我們熟知的彗星樣貌,帶著長尾與氣體釋放,證實了星際訪客並不一定神秘莫測,而可能與太陽系內的天體相仿。
ATLAS彗星的登場
2025年7月,夏威夷大學主持的 ATLAS 尋天計畫捕捉到這顆彗星。其軌道呈雙曲線,顯示它並非太陽的俘虜,而是來去自如的過客。隨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它為第三顆星際天體,編號「3I」,並以發現計畫命名為「ATLAS」。與前兩位訪客相比,ATLAS體型更大、速度更快,進入太陽系時高達每秒60公里,幾乎是奧陌陌的兩倍。
彗星活動與科學價值
與奧陌陌冷峻無尾的身影不同,ATLAS早在距離太陽六個天文單位時便開始活躍,釋放氣體與塵埃,形成紅色暈光與細長彗尾。光譜觀測顯示其中含有水冰、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與極寒恆星系的特徵相符。它或許還藏有氨基酸、碳氫化合物等有機分子,對研究生命起源與「泛種論」提供寶貴線索。
宇宙旅程與身世之謎
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出,ATLAS可能誕生於一顆超過八十億年的古老恆星系,在遙遠年代因引力擾動被拋出,成為星際流浪者。它或許已在宇宙中漂泊數十億年,直到今日與人類文明短暫邂逅。這段跨越億萬年的旅程,使它成為一部「宇宙日誌」,攜帶著異鄉的歷史記憶。
危機意識與行星防禦
儘管ATLAS與地球保持安全距離,天文學家仍提醒人類不可掉以輕心。2013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爆炸造成上千人受傷,凸顯小型天體的破壞力。一旦未來有更龐大的星際物體直撲地球,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已展開行星防禦研究,包含小行星偏轉測試與彗星攔截者計畫。
總結
從奧陌陌的神秘,到鮑里索夫的尋常,再到ATLAS的壯闊,人類在短短數年內便三度迎來星際訪客。這些天體提醒我們,太陽系並非孤立,而是置身於熙來攘往的銀河社區。ATLAS的造訪不僅是科學的盛事,也是一則宇宙的啟示:我們既要懷抱好奇迎接未知,也要具備智慧與準備,應對可能的挑戰。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星際旅人闖入我們的天空,而人類的探索之路,才正要開始。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yq0jL06fE
Youtube專欄:By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