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日航1628「阿拉斯加UFO伴飛」:四十年未解的高空謎案

198611月,日本航空JL1628貨機在阿拉斯加上空遭遇不明飛行物長時間伴飛。機長室矢(室內)千壽以逾萬小時飛行資歷,回報「巨大到如四艘航母連在一起」的黑影與兩枚高速、可瞬停的亮體。塔台錄音、機載與地面雷達、三名機組的同步敘述,使此案成為近代航空史最具爭議的UFO事件之一。四十年後,真相仍未水落石出。

事件經過:兩光伴飛到「巨影現身」

JL1628自巴黎飛東京,經阿拉斯加轉安克拉治。薄暮後,機組在左前下方發現兩團強光,移動方式違反慣性,時而疾進、時而瞬停,並在747機鼻前數百英尺處以刺眼白黃光照亮座艙。機長通報塔台並實施下降、轉彎等規避動作,但二光如影隨形。約十分鐘後,兩光遠離;隨即在十點方位出現微弱目標。借地面燈火反照,機長目視到一個龐然黑影與機隊並行,估計尺度為航空母艦數倍,期間雷達亦多次回報不明回波。

管制互動與「避免軍機介入」

安克拉治塔台與鄰近航班、美軍C-130受請求協助目視。其他機組未見異常,地面雷達時有、時無的目標回報加深疑雲。塔台兩度詢問是否需要戰機攔截,機長以過往「追UFO失事」前例為戒而拒絕,選擇減速、修正航路、盡快進場。約50餘分鐘驚魂後,航機安全降落安克拉治。

調查與封存:從「高度重視」到「無結論」

事後,FAA調取空管錄音、雷達資料與機組口供,確認機組清醒一致且曾有未明回波。阿拉斯加區域主管約翰・卡拉漢據稱整合雷達與通話製成分析帶,於華府閉門簡報,會中包含FBICIA與總統科學顧問。其後資料被列為機密並收走,FAA對外新聞會則表示「資料不足,無法證實有UFO」,將雷達異常歸於氣象與訊號假象。多年後卡拉漢出示留存副本,公開指稱「雷達印記確實存在,官方說法避重就輕」。

懷疑論與反駁:星體誤認抑或實體不明物?

懷疑論者主張當晚木星、火星亮度與方位或致目視誤判,強光與「熱感」可由冰晶雲反射與心理暗示解釋,雷達則可能為雜波假象。他們並質疑僅機長清晰描述「巨艦輪廓」,同僚多只證實強光。
支持者則反駁:星體無法在數百英尺處左右並排「貼飛」,更不會隨747轉向而同步機動;機載與軍民用雷達皆曾捕捉移動回波;角度遮蔽可解釋副駕與工程師無法清晰目視巨影。若僅是「看錯星星」,何以需要跨機關封存與統一口徑?

連鎖目擊與議題延展

事件後數週,阿拉斯加空域接連出現雷達高速回波與遠距亮點伴飛的匿名通報,雖未掀起新一輪正式調查,卻令研究者認為該區域在一段時期內「活動異常」。二十一世紀後,美軍公開多起UAP(不明空中現象)影片並舉行國會聽證,使大眾對「無法識別目標」的討論回到主流視野,JL1628遂被反覆引用為「多重證據鏈」的經典案例。

為何難以定論:科技、情報與人類感知的邊界

此案之所以至今未決,在於證據介於「可感可測可證」之間:多人目視+多源通訊錄音+間歇雷達回波構成強線索,卻又缺乏高解析影像與連續雷達航跡可供複核;軍民監管機制基於國土防空與機密保護傾向低調處理,也放大了外界的猜疑空間。最終,科學可檢證資料不足,陰謀與誤判兩端皆能自圓其說。

總結

JL1628阿拉斯加UFO伴飛案將「專業目擊+儀器回報+官方封口」疊加在同一個晚上,令它成為四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未解航空事件。它提醒我們:在高空邊界,人類的感知、儀器與制度仍有盲區;對未知現象,保持可檢證的開放態度,比先驗否定或浪漫想像都更重要。當政府開始以UAP名義建立更透明的報告與資料共享機制,也許類似事件終將從「傳奇」走向「可重現的科學問題」。在答案出現之前,JL1628仍是我們仰望夜空時的那個問題:我們究竟看見了什麼?我們又準備好理解它了嗎?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1SiSJTFVc

Youtube專欄:ByBy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