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真正的用途不是「預測」,而是三條「造命」心法
核心觀點
多數人把《易經》當作算命工具,其實它更像一部「宇宙運行手冊」。關鍵不在「算明天怎樣」,而在「我今天如何創造明天」。精華可濃縮成三條「造命」心法:觀象、識時、以心轉境。
一、觀象:先改「外在之象」,再談「內在之運」
· 要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你的人事場域(家居、桌面、氣色、團隊氛圍)都是「內在能量」的投影。
· 歷史示例:曾國藩整頓湘營——營帳要「橫平豎直」、燈火「通宵達明」、夜間「戲曲鼓舞」。先扶正軍容之象,士氣回升,戰局翻轉。
· 立刻可做
o 30 分鐘「環境除雜」:桌面只留三類物——正在做、待處理、已完成。
o 「面相自查」:連續 7 天,睡前記錄自己的臉色/精神/言語基調;灰暗與苛語多,翌日加倍清理與休息。
o 「團隊之象」三問:會議是否準時開閉?決策是否有回饋閉環?空間是否明亮整潔?先扶「像」再談績效。
二、識時:萬物皆有「時」,順勢者昌
· 要義:64 卦皆談「時位」。乾卦六龍敘事(潛→見→惕→躍→飛→亢)即是「節律學」:錯時做對事,亦為凶。
· 商業示例:李嘉誠三踩「時」——人口紅利做塑膠花、動盪低谷抄底地產、科技周期佈局電訊。
· 判時框架(3×2 問)
1. 我所處行業/專案在「潛、見、躍、飛、亢」哪一位?
2. 我當前角色在這一位上,應做「蓄、試、衝、領、收」哪一策?
3. 若逆勢而為,是否握有非對稱優勢(獨家資源/成本/認知)?
· 小工具:「季節盤點」每季一次,把專案按五位貼標:潛=學、見=測、躍=推、飛=擴、亢=收/退。
三、以心轉境:心是「觀察者」,能令象與時坍縮為你要的結果
· 要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承認天道節律,更強調人道能動。你的志向、信念與利他之心,是改變外境的首要變量。
· 經營示例:稻盛和夫接手日航,先改「人心之象」——闡明「利他之心」、重置意義與服務初衷;心變→象變→時轉,一年扭虧。
· 三步實修
o 立志(心):寫下「利他導向」的 1 句願景(服務誰、解何痛、以何價值),每日晨讀 1 次。
o 順時(策):用上面「五位盤點」校準節奏,避免在「潛位」拼流量、在「亢位」再加碼。
o 調象(行):每週一件可見之變(流程、視覺、話術、場域),讓結果之象與願景同頻。
一張行動清單(今日就能開始)
1. 清桌面 30 分鐘,設立三盤法。
2. 列出你當前三個專案,標註所處「五位」,為每個專案寫下下一步對應動作(蓄/試/衝/領/收)。
3. 把你的「利他一句話願景」貼在工作視線位,每天出聲讀一次。
4. 設一個「象之儀式」:每次開會先做 60 秒環境歸整與目標對齊,讓場域先正。
一句話總結
**易經不是「算命」,而是「造命」:觀象校場、識時定策、以心轉境。**當心、時、象三位一體循環運作,你就不再是棋盤上的子,而是與天地同舞的棋手。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YH9C20W7Y
YouTube專欄:燊赫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