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財富、智慧、豐盛的「下載密碼」
核心觀點
· 萬事不順的根因:內在「濁動」(念頭雜、欲望牽、情緒亂)→ 信號被干擾,接收不到高頻的「財富/智慧」頻道。
· 終極解法:用《清靜經》的「遣欲、澄心」法,把內在清空至「湛然常寂」的真靜;一旦同頻本源,不求自得(財富、靈感、健康自然匯聚)。
三觀法門(操作版)
1. 內觀於心 → 心無其心
只是看見念頭與情緒,不評判、不追隨;像看火車經過,不上車。
2. 外觀於形 → 形無其形
把身體視為暫住之器,疼痛/容貌=可觀可調的對象,非「我」。
3. 遠觀於物 → 物無其物
財富/地位等皆是暫時聚合的能量;放鬆抓取與恐失。
連「我在觀空」這念也放下:觀空亦空 → 無無亦無 → 湛然常寂。
狀態不是虛無,是清澈、含藏一切可能性的寂靜;此即與「道」同頻。
為何能「下載」?
· 內在清空=去干擾 → 由雜訊接收器變成超導接收器。
· 與本源頻率共振後,所需資源自然來:靈感湧現、貴人出現、身體自癒力提升。
· 真正的吸引力法則:先清空,再共振,非強行「想」。
立刻可做的3個練習
1. 精神暫停 5–10 分鐘/日
任一時段(清晨/通勤/睡前),練三觀:看念頭、看身體、看外物——看見即可。
2. 問題=路過的火車
觸發情緒時,給它命名(「憤怒來了」),看來看去、不上車;解法自然浮現。
3. 無所得的給予
做事/助人不求回報,享受過程即道;焦慮退場,創造力上線(無為而無不為)。
速記金句
· 本清靜,末濁動:清回本源,運轉順勢。
·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要義:同頻則聚)
落地提醒
· 追求的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更高維度地做:先清場,再行動。
· 目標是狀態:清、靜、空而不空;一旦就位,豐盛自來。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mVsKzh2QY
YouTube專欄:燊赫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