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解釋宇宙的完美能否證明神存在 - Brian Greene 葛林 | 宇宙微調論證

造物主存不存在?
葛林承認,他對於「是否有一個超越物質的存在支配宇宙」保持開放態度。他認為如果真有一個非物質的造物主,那將會非常震撼。然而,作為物理學家,他無法用數學公式或科學方法去研究超自然,因此選擇專注於物理層面的解釋,看看僅憑科學工具能走多遠。

為何宇宙一切都剛剛好?
物理學中存在「宇宙微調」現象:若基本物理常數或粒子質量稍有不同,宇宙可能無法孕育生命。對此有三種可能解釋:

1. 必然性 —— 宇宙的物理定律只能如此,沒有其他可能。

2. 超自然智慧 —— 有一位造物者設計了宇宙。

3. 多重宇宙 —— 存在無數宇宙,各有不同的物理參數,而我們剛好身處一個適合生命存在的宇宙。

葛林指出,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常數稍微改變,生命就無法存在」,但實際上若允許多個參數同時大幅變動,或許會出現不同型態的宇宙與生命。因此,他認為「多重宇宙」的假設更能解釋這種看似微調的狀態。

多重宇宙的比喻
葛林用購買西裝外套來比喻:

· 如果店裡只有一件外套,卻剛好完全合身,人會覺得特別。

· 但若店裡有成千上萬件外套,找到一件合身的就不令人驚訝了。
同樣地,如果有無數個宇宙,某一個適合人類存在是自然的結果,而不是奇蹟。

最神奇的東西
對葛林而言,真正令人驚嘆的不是「宇宙是否為我們量身打造」,而是物質本身的奇蹟
原子與粒子透過演化組合成大腦,而大腦竟能思考、感受、創造藝術,並推導出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等理論。這種從純粹物質中湧現的智慧,比「神設計宇宙」更令他驚奇。

意義與孤獨感
葛林認為,宇宙沒有內在的「宇宙意義」或「目的」。我們只是物理過程的產物,短暫存在後又消散。但在這段有限的時間裡,人類既能感到孤獨渺小,也能因理解宇宙的數學結構而感到連結與興奮。他同時擁抱這兩種矛盾感受:孤獨,卻又與宇宙相連。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dITu-VQHI
YouTube專欄:早晚會思考的問題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