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之謎:從三木大雲到「赤氣」徵兆,災難預言與我們能做的事
在這波關於「2025年7月」的大災難討論中,日本京都連龜寺住持、以怪談弘法聞名的高僧三木大雲,再度把焦點拉回到「如何準備」與「如何面對」。本文整理其背景、最新發聲、與漫畫家龍樹亮的關聯、科學與民俗徵兆(赤氣)、以及對個人行動的啟示。
三木大雲其人:用怪談講因果的「網紅住持」
三木大雲出身京都僧侶世家,早年讀法學,後返寺修行。以《京都怪奇談》走紅:以靈異故事傳遞因果與戒律。自述曾「聞到死亡氣味」、險遭連環殺手下毒卻三次選中無毒咖啡;亦有「大黑天託夢買彩券」而得資金修寺的經歷。這些故事強化了他「冥冥護持、因果不爽」的布教路線。
佛經「時間觀」與大勢判讀
三木嘗試以佛典「成、住、壞、空」與「三災七難」框架解讀近現代:疫病、戰爭、物價與糧荒、天象異常皆在列。並援引「八百年週期」觀點:鎌倉期(赤氣—地震)→推演至2000年代與2011東日本震災,再外推至2025年前後為關鍵節點。
與龍樹亮相會:預言?還是被誤讀的夢
龍樹亮在《我所看見的未來》增補版記載:2021/7/5夢見「2025年7月」的大海嘯畫面,非指「2025/7/5」的具體日子;他自稱不是預言家,只是記錄夢境。三木亦澄清:自己從未報某月某日,只提醒「6月起異常增多、7月需提高警惕」。
「赤氣」與徵兆:科學與民俗交疊
6月日本多地觀測到低緯度紅色極光(赤氣)。民間視為地震前兆;科學面則連結太陽活動週期。三木主張:赤氣出現到大事發生,可能相隔數年;但就準備論而言,現在就當高風險期。
三木的「緊急影片」:不談恐嚇,只談準備
他在6/21發布急訊:即使賭上名譽,也要勸眾儲水、備藥、急救包、確認避難路線與官方災害地圖;並強調心態差異:知道避難所與演練動線的人,震時反應截然不同。他甚至表示:若今年內皆無事,願承擔批評;但日本的地震風險本就長存,防災準備無論如何都不吃虧。
另一位能力者的補充視角
某日本靈感者(曾「錯過」日航123班機、預感2020奧運波折)表示:7/5不會發生大事;但7、8、12月「主題是水」,心中有異樣之感。此與龍樹亮「7月但非特定日」說法並非矛盾,皆指向期間風險與水象災害。
觀察者效應與「改寫未來」
量子力學的觀測者效應提供一個寓意:被廣泛「看見」的未來會被行為改寫。若數以億計的人因此調整行程、強化準備,宏觀風險敞口就可能下降——「沒發生」也許是因為「大家動了手」,而非預示必然失準。
實用清單:今天就能做的五件事
- 三日水與一週糧:飲用水3–5公升/人/日;耐放主食、即食罐、能量棒。
- 醫藥急救包:處方藥清單與備份、止血/繃帶、頭燈、口罩、酒精、簡易淨水工具。
- 避難動線與會合點:家/公司/學校三套方案;家族通訊樞紐與備援聯絡法。
- 居家減災:固定高櫃、落物緩衝、斷電斷氣操作卡、緊急斷水工具。
- 演練與社群:樓層鄰里互認需求(老人、幼童、寵物)、分工表,平時建立信任。
總結
預言與夢境本就易被誤讀;真正可靠的,是面對不確定性的生活技術。三木大雲與龍樹亮的合流,不必被理解為「災厄倒數」,而是一場全民的風險溝通。把恐懼化為行動、把焦慮化為演練——即使什麼都沒發生,你也多了一套能保護自己與他人的能力;若真有其事,你會慶幸今天的每一步都沒有白走。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_mnHlym1p4
Youtube專欄:地球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