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神論到「點亮光明」:王明旭醫師的逆境求學、科學創新與信仰之路

在動盪年代的陰影下,一位杭州少年的升學夢一度被迫中止;數十年後,他卻在美國以醫師與科學家的雙重身分,讓成千上萬患者重見光明。王明旭的故事,橫跨文革、復考、留學、醫學創新與心靈掙扎,是一段關於志業、良知與「看見」的旅程。

出身與時代:醫學世家中的清貧歲月

王明旭1960年生於杭州醫學世家,祖父與父母皆從醫。雖處專業環境,計劃經濟下的收入拮据,使他自幼在昏黃燈下見父親苦讀,亦在心底埋下「以學改命、以醫濟人」的志向。

文革夾縫:升學受阻與藝團自救

文革期間高中幾近停擺,「上山下鄉」成為許多城市青年的宿命。為避被分配下鄉,他暫停學業自學二胡與舞蹈,尋找留在城市的生路。這段曲折,鍛鍊了他面對不確定的韌性。

轉機與爆發:恢復高考的窗口期

1977年高考恢復,他用短短數月補完兩年課程,在父親奔走求師的助力與自身十餘小時的苦讀下,考入中科大物理系,之後成為首批赴美留學生。從「幾乎斷線」到「高速前進」,他抓住了時代罕見的縫隙。

攻讀與轉軌:從激光物理到醫學

赴美後,他在馬里蘭大學獲激光物理博士。心中的醫師夢未熄,他同時打工備考,最終以頂尖成績獲哈佛與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錄取,選擇哈佛開啟臨床道路。此後於頂尖機構完成眼科專科與角膜/屈光訓練。

被「眼睛」震撼:科學視角下的設計之思

在臨床與研究交織中,他愈發驚訝於人眼的精密複雜:感光、傳導、解碼協同進行,任何一步偏差即致失明。一次師長的提問——「金屬不會隨機成車,眼睛為何能隨機成形?」——讓他從無神論轉向對「設計者」的思索,科學與信仰的對話於是展開。

發明的誕生:羊膜隱形眼鏡與無疤修復

面對被灼傷致盲的孤童個案,他追索胚胎期「無疤痕修復」的祕密,鎖定胎盤羊膜環境的關鍵因素,最終研發出「羊膜隱形眼鏡」,促進角膜如同回到子宮環境般再生修復。技術取得國際專利後,他選擇無償開放,親赴數十個國家培訓醫師,讓療法快速普及、造福患者。

信仰的顛簸:當奇蹟沒有發生

在那位被硫酸毀眼的女孩身上,手術因基底全毀而告失。祈禱未應的失落與憤怒,使他短暫質疑神義。然而在基金會的公益場合,女孩以笑容與歌聲感染眾人、改變寄宿家庭孩子的價值觀——他忽然明白:救援未必只在視力恢復,亦在生命互映的光亮。

以專業回應受苦:從個案到系統性善意

羊膜鏡未能幫到那位女孩,卻讓另一位失明孤女重見自己、重見世界。他因此更篤定:科學是工具、醫術是橋樑,真正的指向,是讓人的尊嚴與希望被重新「看見」。

慷慨的選擇:放下專利,擴大影響

面對可觀商業價值,他堅持開源分享——因為羊膜與胎盤不是人創造,而是自然/造物的饋贈。把技術交回世界,讓更多醫者學會,就是對「看見」最好的致敬。

人生座標:從個人奮鬥到和平召喚

走過文革、復考、留學與創新,他最終將專業、慈悲與信仰合一:地球如微塵,人當彼此成全。醫術點亮眼睛,信念照亮心靈;兩者並行,方能減少苦難的黑夜。

總結

王明旭的故事,是一部跨越時局、學術與靈魂的成長史:
他以臨淵履冰的勤學,翻越命運的欄杆;以科學創新,為失明者開窗;以信仰反思,為受苦者領路。當專業與良知同頻,當技術與慈悲相遇,「看見」不只是視力的恢復,更是人與人之間那束不求回報、彼此成就的光。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XQ6jvzajMM

Youtube專欄:地球旅館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