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最致命的十場瘟疫 新冠肺炎僅排第五 第二名差點滅絕人類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疾病如同潛伏的幽靈,不時席捲世界。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不同,流行病往往來勢洶洶,能在極短時間內造成數以千萬計的死亡,徹底改寫人類文明的進程。從古代的查士丁尼瘟疫,到現代的新冠疫情,這些病毒不僅奪走生命,也塑造了歷史的走向。今天,《世界之最TOP》將帶你盤點——人類史上最致命的十場流行病。
第十名:斑疹傷寒——戰火中滋生的惡夢(約三百萬人)
1918年至1922年間,俄羅斯爆發了一場奪走三百萬條人命的瘟疫——斑疹傷寒。
「Typhus」一詞源自希臘語,意為「混亂」,完美形容患者在高燒與譫妄中的精神狀態。這種疾病由立克次體細菌引起,透過蝨子和跳蚤叮咬傳播。感染後,患者會在數日內發高燒、出疹、嘔吐、甚至出現腦膜炎症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俄國內戰爆發,戰爭、貧困與擁擠成為傳染的溫床。斑疹傷寒幾乎摧毀了整個社會基礎結構。幸而,隨著抗生素和疫苗的普及,這場瘟疫最終被控制。它提醒世人:戰爭與疾病總是孿生的惡果。
第九名:墨西哥天花——滅絕文明的「看不見的槍」(約八百萬人)
1520年,隨西班牙殖民艦隊踏上墨西哥的,不僅有士兵與火槍,還有一名無意中攜帶病毒的黑人僕人——弗朗西斯科·德·艾奎亞。
他成為了天花的「零號病人」,而這場疫情最終奪走約八百萬條生命。
天花迅速蔓延至整個中美洲,馬雅與阿茲特克人束手無策。古代人誤以為這是「惡神的懲罰」,用冷水洗浴、油脂擦身、甲蟲碾碎療傷——皆無濟於事。
短短數月,阿茲特克首都特諾奇提特蘭失去了三成以上人口,帝國因此崩潰。
天花不僅是病毒,更成為殖民主義最冷血的武器。直到1951年,墨西哥才正式宣布消滅天花。
第八名:安東尼瘟疫——羅馬帝國的致命衰落(約一千萬人)
公元165年至180年間,一場未知病毒席捲羅馬帝國——史稱安東尼瘟疫。
這場災難奪走超過一千萬人的生命,約占帝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據記載,士兵從近東戰場凱旋,卻帶回了致命的病毒。瘟疫高峰時,羅馬每天有兩千人死亡。城市瀰漫屍臭,社會秩序崩潰,軍隊被迫從奴隸與罪犯中徵兵。
史學家普遍認為,這場瘟疫標誌着羅馬黃金時代的終結。帝國元氣大傷,也為日後的滅亡埋下伏筆。
第七名:科科利茲特利疫情——阿茲特克文明的終章(約一千五百萬人)
1545年,墨西哥爆發了一場名為「科科利茲特利」的瘟疫,僅三年便奪走一千五百萬條性命。
患者高燒、流血、黃疸,幾日內便會死亡。長期以來,病因成謎。
直到2018年,德國科學家從古代遺骸中發現長島沙門氏菌的DNA片段,揭示這場災難或由跨洋貿易帶入的新型細菌引起。
這場瘟疫幾乎摧毀了阿茲特克文明的殘餘,成為殖民史上最黑暗的一章。
它也提醒我們——全球化越深,疾病傳播越快。
第六名:第三次鼠疫——從雲南走向世界的災難(約一千五百萬人)
1855年,中國雲南出現一種被稱為「養子病」的怪疾。
後經確認,這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隨著戰亂與貿易,瘟疫從雲南蔓延至廣東、香港,再經航運傳遍全球,導致約一千五百萬人死亡。
英國殖民政府在香港首次嘗試實施防疫隔離,但因民眾恐慌反而加速疫情傳播。
這場災難最終促使人類建立起現代公共衛生體系與防疫法規,
也讓世界第一次認識到——疾病沒有國界。
第五名:新型冠狀病毒——改變世界的無形敵人(約七百萬至三千五百萬人)
2019年底,新冠病毒在武漢出現,短短數月席捲全球。
截至2023年,已有約七百萬至三千五百萬人死亡。
疫情導致全球封鎖、經濟停擺、教育中斷,也暴露了社會不平等的殘酷現實。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於2023年5月解除「國際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但新冠仍未消失。
長期後遺症、變種病毒、心理創傷——都在提醒我們,人類的抗疫之戰仍未結束。
然而,疫苗的快速研發與全球協作,也展示了人類科技與團結的力量。
第四名:黑死病——讓歐洲陷入地獄的瘟疫(約二千五百萬至五千萬人)
1346年至1353年,黑死病橫掃歐亞大陸,奪走約五千萬條生命。
它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透過跳蚤與老鼠傳播,
患者高燒、皮膚出現黑斑、腺體腫大並流膿,死亡率高達九成。
這場災難摧毀了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體制,導致勞動力短缺,催生了社會變革與文藝復興。
同時,人類首次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建立「隔離制度」,要求入城者停留四十天,這便是現代檢疫制度的雛形。
黑死病證明——即使在絕望中,人類也能孕育出新生。
第三名:艾滋病毒大流行——血液中的戰爭(約四千三百萬人)
自1981年被發現以來,HIV病毒已奪走超過四千三百萬人的生命。
它透過性行為、血液與母嬰傳播,潛入免疫系統,使人體防線逐步崩潰。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重災區,南非感染率高達14%。
儘管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歧視與無知仍阻礙防治工作。
艾滋病讓人類重新審視性教育、公共衛生與人權的關係。
科學、尊重與同理心,才是這場持久戰中最強大的武器。
第二名:查士丁尼瘟疫——差點終結人類的古代浩劫(約一千五百萬至一億人)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國的榮耀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撕碎。
起源於非洲或印度的鼠疫,沿絲綢之路與海上航線傳入君士坦丁堡,
高峰期每日死亡人數高達一萬六千。
整個地中海地區陷入停滯,農業崩潰、軍隊潰散、社會秩序瓦解。
瘟疫重創了帝國的軍力與經濟,迫使查士丁尼的復興夢破滅。
隨之而來的,是倫巴底人入侵、斯拉夫人崛起、伊斯蘭教興起——
這場瘟疫,直接改寫了歐洲歷史與中世紀的開端。
第一名:西班牙流感——最致命的全球災難(約一千七百萬至一億人)
1918年至1919年間,一種看似普通的流感在全球爆發,最終奪走高達一億人的生命。
雖名為「西班牙流感」,但實際起源不明。由於戰時審查制度,各國封鎖疫情消息,
唯有中立的西班牙敢於報導,因此得名。
流感分三波爆發,第二波最為致命。僅1918年10月,美國便有二十萬人死亡。
戰爭、飢荒與恐懼將世界推向極限。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兩年後病毒突然消失。
學者推測它可能自然變異、毒性減弱,最終人類產生群體免疫。
這場流感讓世界認識到:資訊透明與公共衛生制度,才是對抗疫情的根本。
從查士丁尼瘟疫到新冠肺炎,歷史不斷提醒我們——
瘟疫雖能摧毀城市、改寫文明,但人類每一次都選擇了重建與進步。
疾病無情,而人心不滅。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XTsksIicC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