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長十大超級巨船 第一名長達1800米 造價高達3500億、可容納8萬人

在無邊無際的蔚藍海洋上,
那些鋼鐵巨輪宛如漂浮的城市,
它們不僅是人類工程技術的極致結晶,
更是現代文明力量的象徵。
從運載數十萬噸資源的巨型貨輪,到奢華無比的海上宮殿,
這些超級巨船以驚人的規模主宰全球貿易與能源運輸。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一起航向深藍——
探索全世界最長的十艘超級巨船,
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海上之王」。

第十名 保羅.特雷古薩號——五大湖上的鋼鐵長龍

誕生於1970年代美國工業黃金時期的保羅.特雷古薩號(SS Paul R. Tregurtha),
是一艘橫行於五大湖之間的巨型貨輪。
全長309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是五大湖上最長的船。

它的載重高達6萬8千總噸,能運輸鐵礦、煤炭、石灰石等工業命脈物資。
船內設有空調與電梯,被譽為「湖上豪華公寓」。
每小時可卸下1萬噸鐵礦石或6000噸煤炭,
效率驚人,曾創下多項運輸紀錄。

即便在2008年撞上厚冰、船體破裂後,
它仍完成任務、送達貨物,展現堅韌不屈的精神。
作為美國最後一艘千英尺級貨輪,它不僅是工業奇蹟,
更是五大湖航運史上永恆的傳奇。

第九名 USS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傳奇

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65),
全長342米,是世界上首艘核動力航母,也是美軍歷史上最具象徵性的戰艦之一。

1958年開工、1961年服役,
它配備了八座核反應爐,可讓航母無需加油便環遊全球。
最大載重超過9萬噸,可搭載90架戰機,
是冷戰時期美國海上力量的象徵。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它封鎖加勒比海,扭轉局勢;
退役前還多次出現在中東戰場。
更出現在《星際迷航》、《壯志凌雲》等電影中,
成為流行文化中的經典象徵。

2012年退役後,其部分鋼材被回收,
用於打造新一代航母CVN-80「企業號」,
這份傳承,讓它的名字繼續在海上延續。

第八名 Q-Max級液化天然氣船——能源巨獸

Q-Max級液化天然氣船(Q-Max LNG Carrier),
全長345米、寬54米,是卡塔爾能源巨擘的驕傲。

作為全球最大LNG運輸船之一,它能運載26萬6千立方米液化天然氣,
相當於1.6億立方米的氣體,可供一座中型城市用一年。

船體採用零下162°C的超低溫保存系統,
並搭載再液化技術,將氣化的天然氣回收再利用,
節能達40%,是環保航運的里程碑。

Q-Max由雙柴油引擎驅動,即使單引擎故障仍能以14節航速航行。
目前共有14艘同型船服役,
每一次出航,載運的都是全球家庭賴以維生的能源。

第七名 瓦萊馬克西號——四十萬噸的鐵礦怪獸

瓦萊馬克西號(Valemax)是全球最大的乾散貨船,
長362米、載重達40萬噸,
由巴西礦業巨頭Vale公司打造,用於運送鐵礦石至亞洲。

每艘船的7個巨大貨艙可每小時裝載1萬3千噸礦石,
是傳統貨輪的三倍效率。
其每噸貨物碳排放比傳統船隻低35%,
環保與經濟兼備。

2012年,中國一度因港口安全問題禁止其進港,
使Vale公司蒙受巨額損失。
直到2015年封港令解除,
這些「海上鋼鐵島」才重返亞洲市場,
繼續改寫全球礦業物流的歷史。

第六名 海洋偶像號——漂浮的未來城市

**海洋偶像號(Icon of the Seas)**是皇家加勒比郵輪於2024年下水的巨無霸,
全長364米,可載7600名乘客與2350名船員。

它採用液化天然氣(LNG)與燃料電池技術,
可自行產生電力與淡水,是目前最環保的郵輪。
船上設有熱帶水上樂園、360度觀景甲板、星級餐廳與娛樂城,
被譽為「海上城市」。

對遊客而言,海洋偶像號不只是交通工具,
而是一場科技與奢華融合的夢幻航程。
當夕陽照映甲板,那份遼闊的自由,
正是現代人對海洋最浪漫的嚮往。

第五名 開拓精神號——能舉起自由女神的巨人

開拓精神號(Pioneering Spirit),
長382米、寬124米,是全球最大的起重船。
耗資26億歐元,由瑞士Allseas公司建造,
可一次性吊起6萬噸重的海上平台。

它採雙體結構設計,船身中間開口可容納整個油氣平台,
能在短短數小時完成傳統工程需耗時數週的任務。

這艘巨輪原名「彼得·謝爾特號」,
後因命名爭議改為「開拓精神號」,
象徵探索與創新的精神。
如今,它仍是全球離岸工程的主力,
代表人類在海上工程領域的最高水準。

第四名 長榮先鋒號——貨櫃界的巨無霸

長榮先鋒號(Ever Ace)由長榮海運打造,
全長400米、寬61.5米,可裝載23,992個標準貨櫃,
是全球最強運力的集裝箱船之一。

它可在滿載情況下以23節航速航行,
效率之高,足以支撐全球供應鏈運轉。
從中國鹽田港到歐洲的航線上,
這艘巨輪一次可運送相當於一座中型城市的物資。

長榮先鋒號不僅刷新了世界紀錄,
也象徵亞洲航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崛起。

第三名 巴提勒斯級超級油輪——石油時代的巨影

**巴提勒斯級超級油輪(Batillus-class Supertanker)**誕生於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
全長414.2米,載重高達55萬噸。

由法國殼牌公司建造,共四艘,
首艦「巴提勒斯號(Batillus)」於1976年下水。
其40個油艙設計能最大限度防止洩漏,
是當時安全與科技的代表作。

然而,巨大的體積也使它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
僅能在少數深水港間航行。
1985年,巴提勒斯號被拆解,但它的誕生
象徵人類對極限工程的挑戰與能源時代的野心。

第二名 海上巨人號——不死的傳奇

**海上巨人號(Seawise Giant)**由日本住友重工建造,
全長458.45米,排水量達56萬4763噸,
曾是世界最大船隻的代名詞。

它歷經戰火與重生——
1979年試航出問題、1988年遭導彈擊中焚毀,
卻奇蹟修復並更名「快樂巨人號(Happy Giant)」。
此後又改名「雅拉維京號」、「諾克·奈維斯號」,
最終被改造成卡塔爾海上儲油平台,直到2009年退役拆解。

它的巨大錨如今陳列於香港海事博物館,
成為永恆的紀念,象徵着一代巨輪的榮光。

第一名 序曲號——海上能源工廠

**序曲號(Prelude FLNG)**由殼牌公司設計建造,
全長488米、寬74米、高105米,
相當於2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船。

使用超過26萬噸鋼材、排水量達60萬噸,
等於五艘尼米茲級航母的總和。

序曲號是全球首座浮動液化天然氣工廠,
可在海上直接將氣體開採、液化與儲存,
每年處理530萬噸天然氣及副產品。
它能抵禦5級颶風,並配備全自動化控制系統,
是能源開發史上的革命性創舉。

番外篇 自由號——夢想中的海上城市

在1990年代末,工程師們構想出名為**「自由號(Freedom Ship)」**的概念船。
全長1800米、寬150米、高25層樓,
設計造價高達110億美元(約3500億新台幣)。

它能容納8萬名居民,
內含住宅、學校、醫院、商場、酒店與辦公區,
是一座可在全球海岸航行的「漂浮城市」。

雖然受限於技術與成本,項目至今未落實,
但「自由號」的構想象徵人類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想像——
一座不受國界束縛、隨波逐夢的移動世界。

結語

從五大湖的鋼鐵長龍,到自由號的海上烏托邦,
人類對大海的野心從未止息。
這些巨輪不僅載運貨物,更承載着文明的勇氣與夢想。
在浩瀚的海洋上,它們書寫着屬於人類的壯闊篇章。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A-bLOpgRxTI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