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十個宗教揭密 佛教僅排第四 第一名信徒超過26億人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宗教始終是文化與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也影響了歷史的每一次轉折。根據統計,全球超過84%的人口信奉某種信仰——也就是說,全世界超過65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歸宿。

那麼,在地球上數以萬計的宗教中,哪一個才是信徒最多、影響最深遠的「宗教之王」?今天,《世界之最TOP》就帶你揭開這份震撼榜單——全球十大信徒最多的宗教。

第十名 高台教:融合東西方的越南奇蹟

若單聽名字,你或許以為「高台教」只是某個東南亞小國的地方信仰。但事實上,這個誕生於20世紀初越南南部的小宗教,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具融合性的信仰之一。

1926年,在法國殖民統治下的越南,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一群知識分子決定創立一個能結合東西方精神的宗教——高台教(全名「大道三七普度」)。其創始人吳文昭,將佛教、道教、儒家思想與天主教、靈性主義融為一體,甚至將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奉為聖人之一。

在高台教的廟宇中,最顯眼的是「天眼」符號——象徵神靈洞察萬物、監察人心。祭壇上更能看到佛陀、太上老君、孔子並列,代表宗教包容與融合的精神。

如今,高台教信徒已超過600萬人,分布於越南、美國、澳洲及歐洲各地。這個宗教用行動證明:信仰不該分國界,宗教也能跨文化共融。

第九名 神道教:日本的無形信仰

神道教可說是日本文化的靈魂。它沒有教皇、沒有聖書,甚至沒有固定教義,但卻滲透於日本人生活的每個細節。

走過神社前的鳥居,你會感受到那股莊嚴而寧靜的氛圍。神道教的神靈被稱為「神(Kami)」,數量之多以「八百萬」形容,代表無限。從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到山川樹木,乃至百年老屋、使用已久的茶壺,都可能成為神靈。

日本全國約有十萬座神社、八萬五千名祭司,維繫著這份古老信仰。雖然現代日本人鮮少自稱「信徒」,但約八成民眾在新年、婚禮或祭祖時參與神道儀式。

神道教不以教條束縛人,而是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為核心,讓日本人在現代化的浪潮中依然保有精神歸屬。

第八名 耆那教:以極致非暴力為信仰核心

耆那教(Jainism)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崇尚「非暴力」與「禁欲」的宗教之一。

信徒們行走時目視地面,避免踩死昆蟲;呼吸時輕微,以免吸入微生物;僧侶更會隨身攜帶小刷,掃去腳下蟲蟻。這不是傳說,而是他們對生命尊重的極致實踐。

宗教創始者**摩訶毗羅(Mahavira)**在森林苦修十二年,以身證道。他的理念影響深遠,使耆那教成為道德修行的典範。

雖然禁慾,但耆那教徒在商業與慈善領域卻極具影響力。他們奉行「非佔有」原則,重視誠信與自律。如今,全球約有400萬耆那教徒,其精神已成為印度倫理文化的重要支柱。

第七名 巴哈伊信仰:全球化時代的宗教先鋒

巴哈伊信仰(Bahá’í Faith)是19世紀誕生於波斯的年輕宗教,由**巴哈歐拉(Bahá’u’lláh)**創立。

他在1863年宣稱自己是神的使者,倡導「全人類是一家」。儘管遭受流放與監禁,巴哈伊信仰仍迅速傳遍全球,成為聯合國認可的唯一「全球性新興宗教」。

現今全球信徒約800萬人,遍布超過180個國家。巴哈伊信仰提倡性別平等、教育普及與科技共榮,拒絕種族與國籍的隔閡。

在非洲、南亞乃至拉丁美洲,巴哈伊社群常以教育、醫療與扶貧行動落實信仰。它代表着一種信念:和平與團結,才是人類最終的宗教。

第六名 猶太教:歷史最悠久的信仰之根

猶太教(Judaism)是現存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源於公元前2000年的古代以色列。**亞伯拉罕(Abraham)**被視為精神始祖,他與神立下契約,奠定了信仰的根基。

猶太民族歷經法老奴役、巴比倫流放與納粹浩劫,仍憑信仰凝聚不散。如今全球猶太人超過1400萬,主要分布於以色列與美國。

猶太教充滿儀式感:逾越節紀念出埃及,住棚節重現曠野流浪的歷史。這些儀式不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民族記憶的延續。

即便長期遭受歧視與迫害,猶太人從未放棄對自由與尊嚴的追求。猶太教的精神——堅韌、智慧與信仰——已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象徵。

第五名 錫克教:平等與服務的宗教戰士

錫克教(Sikhism)起源於15世紀的印度旁遮普,由**古魯·那納克(Guru Nanak)**創立。他反對種姓制度,主張人人平等,強調服務社會。

錫克教徒的寺廟稱為「古魯德瓦拉(Gurdwara)」,不僅是禮拜場所,更是免費食堂——任何人,不論貧富或宗教,都能在此獲得溫飽。

錫克教徒有「五K」標誌:不剪髮(Kesh)、梳子(Kangha)、鐵手鐲(Kara)、短褲(Kachera)與短劍(Kirpan),象徵信仰與責任。短劍並非暴力象徵,而是守護正義與弱者的道義之刃。

全球錫克教徒約2600萬人,他們以勇敢與正義著稱,是印度及海外社群中最受尊敬的群體之一。

第四名 佛教:從菩提樹下走向世界的智慧之光

佛教(Buddhism)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由**釋迦牟尼(Gautama Buddha)**創立。

他放棄王族生活,在菩提樹下悟道,提出「四聖諦」與「八正道」,教導人們通過止欲與修行,達到心靈解脫。

在阿育王(Ashoka)的推動下,佛教走出印度,傳入東南亞與東亞,最終成為全球信仰人口超過5億的宗教。

在泰國,95%的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在中國、日本與韓國,佛教融入文化藝術與哲學思想;在歐美,禪修與冥想更成為現代人尋找內心平靜的方式。

儘管面臨商業化與現代化挑戰,佛教「止惡行善、普度眾生」的核心精神,仍是人類追求和平與覺悟的重要指引。

第三名 印度教:多神與輪回的信仰宇宙

印度教(Hinduism)是全球第三大宗教,信徒超過11.5億人。它擁有極為多元的神靈體系與哲學思想。

最核心的三大神是:梵天(Brahma)—創造之神、毗濕奴(Vishnu)—守護之神、濕婆(Shiva)—毀滅與再生之神。

印度教沒有固定經典,而是以《吠陀經》、《奧義書》和《薄伽梵歌》等文本傳承智慧。它強調「業力」與「輪回」,認為善行可引導靈魂獲得解脫。

從繽紛的胡里節(色彩節),到冥想、瑜伽的修行,印度教早已超越宗教範疇,成為全球文化與心靈修養的重要來源。

第二名 伊斯蘭教:信仰唯一真主的和平之道

伊斯蘭教(Islam)擁有約19億信徒,是全球第二大宗教。公元7世紀,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在阿拉伯半島接受神的啟示,編纂成《古蘭經》,確立信仰基礎。

穆斯林遵行「五功」:信仰宣誓、每日五次禮拜、施捨、齋戒與朝聖麥加。這五項義務貫穿一生,指引他們與真主的聯繫。

伊斯蘭教的核心是「和平」與「仁慈」,但長期以來常被誤解為暴力宗教。實際上,大多數穆斯林崇尚寬容與慈悲,反對極端主義。

今日,全球49個國家以穆斯林為主體,其中人口最多的並非中東,而是印尼——擁有超過2.3億信徒。伊斯蘭教早已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支柱。

第一名 基督教:信徒超過26億的世界信仰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人類歷史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全球超過26.3億人信奉,相當於台灣人口的110倍。

2000多年前,**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誕生於伯利恆,傳揚「愛人如己」與「寬恕」的理念。雖被釘上十字架,但其教義迅速傳遍羅馬帝國,最終成為世界主流信仰。

如今,基督教分為天主教(約佔50.1%)、新教(36.7%)與東正教(11.9%)。
梵蒂岡是天主教的精神中心;新教強調個人與上帝的直接連結;東正教則以莊嚴儀式保存古老傳統。

從歐美到非洲、亞洲,基督教不僅塑造了藝術、法律與教育,更影響了數十億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它已不只是宗教,而是全球文明的一部分。

宗教,是人類心靈的地圖。從高台教的包容,到耶穌的愛與救贖,每種信仰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而生,又該如何彼此理解。

在這個多元的世界裡,也許真正的信仰,不在於分別誰對誰錯,而是讓我們都能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共融的力量。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Fsa9zlgf8Bw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