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的十大片森林 亞馬遜雨林僅排第二 第一名面積達1700萬平方公里 是台灣的470倍
森林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綠色淨化器,覆蓋了全球約31%的陸地面積。它們為人類提供氧氣、調節氣候,亦是無數物種的家園。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地球上有些「超級森林」的規模,竟然比整個國家還要龐大——它們跨越數千公里,吸收地球上超過15%的二氧化碳排放,並隱藏着未知的文明與神秘生物。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世界之最TOP》,一起看看地球上十大最巨大的森林。
第十名 北新幾內亞山地雨林
位於新幾內亞島北部的北新幾內亞山地雨林,被譽為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之一。這片森林面積約23,171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卡塔爾的大小。
由於地理隔離,這裡保持着極為原始的生態樣貌。直到1979年,福亞山脈才首次迎來人類的科學探險。隨海拔上升,植物種類從山毛菊科到針葉樹呈層次分布,構成複雜的生態結構。
這片雨林是許多稀有動物的家園,如蘇格蘭樹袋鼠、獨眼長嘴針鼴、北方滑翔袋鼯與火避鳥等,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名錄。
據研究,北新幾內亞山地雨林每年可封存1,300萬噸碳,相當於63萬輛汽車的年度排放量。它不僅是生態寶庫,更是地球氣候平衡的重要守護者。
第九名 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
位於加拿大卑詩省西海岸的大熊雨林,面積達6.4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整個拉脫維亞。這裡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孕育出壯麗的原始溫帶雨林。
森林裡生活着灰熊、狼、黑尾鹿以及最神秘的「靈熊」——克莫德熊。這種白色毛皮的黑熊亞種因基因突變而成,全世界僅剩100至500隻,被當地原住民視為森林的守護者。
1990年代,伐木與獵殺危機一度讓這片森林瀕臨毀滅。經過長達十年的抗爭,2006年政府終於將33%的區域納入保護範圍,2016年更進一步承諾永久保護85%的老齡原始林。如今,大熊雨林成為全球環保合作的典範。
第八名 緬甸海岸雨林
這片沿着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展開的雨林,覆蓋緬甸西岸約64,222平方公里,相當於整個斯里蘭卡的面積。
季風帶來豐沛雨量,使這裡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生態區之一。森林孕育了亞洲象、馬來貘、雲豹與瀕危的孟加拉虎。它亦是350多種鳥類的棲息地,被譽為生物多樣性的「綠色走廊」。
然而,1980年代的偷獵與過度伐木讓這片森林遭受重創,1984年緬甸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慘遭獵殺。如今,僅有約6%的區域被劃入保護範圍。隨着政治動盪,生態危機更為嚴峻,保護緬甸雨林已成全球環保的緊急任務。
第七名 通加斯國家森林(Tongass National Forest)
位於美國阿拉斯加東南部的通加斯國家森林,面積達6.8萬平方公里,是美國最大的國家森林。這裡儲存着全美國20%的森林碳量,被譽為「北方的地球之肺」。
森林棲息着超過1,500種野生動物,包括灰熊、白頭鷹、駝鹿與海獺。最獨特的生態現象是「鮭魚循環」——每年鮭魚回流產卵,牠們的屍體成為森林的天然肥料,滋養樹木與植被,使靠近河流的樹木生長速度快三倍。
通加斯的保護歷經多次政策波折,直到2023年,美國政府才再度恢復「無路區保護法」。這場拉鋸戰提醒人們:森林不只是資源,更是地球氣候的生命線。
第六名 東南巴布亞雨林
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部,東南巴布亞雨林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從沿海平原延伸至高達4,038米的維多利亞山,構成多層次的植被景觀。
這裡是138種哺乳動物與超過500種鳥類的家園,其中包括南方灶鳥、條紋圓頂鳥與天堂鳥等珍稀物種。
然而,公路開發與農業擴張正威脅着森林的完整性。當地居民長期依賴森林維生,社區參與被視為保護的關鍵。守護這片雨林,不僅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更是守護全球氣候穩定的重要一環。
第五名 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
位於智利與阿根廷交界的瓦爾迪維亞雨林,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少數幾片仍保存完好的溫帶雨林。
這裡生長着地球上最古老的樹種——阿萊西柏樹,壽命超過3,600年;還有高達70米的阿勞卡利亞樹,見證了南半球古植物的演化歷史。
動物方面,世界最小的鹿——南部普都鹿,以及體型嬌小的科多科德貓,都以此為家。儘管面臨伐木威脅,智利與阿根廷政府近年聯手建立多個國家公園,如克爾克瓦多與納維爾瓦皮公園,目前已有超過24%的森林被納入保護區。
第四名 婆羅洲低地雨林
這片面積達42.8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橫跨印尼、馬來西亞與汶萊三國,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
婆羅洲擁有逾一萬種植物、380種鳥類與眾多瀕危動物,包括亞洲象、婆羅洲猩猩與蘇門答臘犀牛。尤其婆羅洲猩猩,是與人類基因最接近的近親,其智慧與社群行為令人驚嘆。
可惜,過度開墾、棕櫚油種植與森林火災,導致原始森林面積在數十年間減少超過一半。1982至1998年間的大火,燒毀了近5萬平方公里森林,釋放出巨量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暖化。
如今,當地社區與環保組織正以生態旅遊與可持續農業努力挽救這片綠色寶藏。
第三名 剛果雨林
橫跨非洲中部六個國家、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的剛果雨林,是僅次於亞馬遜的熱帶雨林。這裡孕育着超過一萬種植物與上萬種動物,是非洲的「綠色心臟」。
西部低地大猩猩與森林象是這片雨林的代表物種。牠們的活動不僅維持生態平衡,也幫助森林更新。
然而,非法伐木與偷獵讓森林象數量在十年間銳減六成,每年約有8,000平方公里森林遭破壞。剛果雨林儲存約390億噸碳,一旦失守,全球氣候將付出沉重代價。這場戰役,不只是非洲的挑戰,更是全人類的責任。
第二名 亞馬遜雨林
面積超過550萬平方公里、橫跨九個國家的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這裡蘊藏全球約10%的已知物種,被譽為「地球之肺」。
亞馬遜河全長6,600公里,水量佔全球河川總入海量的15%。這片雨林亦是3,000萬居民的家園,其中270萬人是原住民,屬於350多個民族。
然而,近半世紀以來,亞馬遜已失去17%的森林覆蓋。每年砍伐與農業轉用釋放的碳量高達5億噸,相當於2.4億輛汽車的排放量。
儘管如此,保育行動正在進行。各國政府與原住民攜手建立保護區,推動永續農業與打擊非法伐木。亞馬遜的未來,決定了地球氣候的命運。
第一名 泰加森林(Taiga Forest)
泰加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生態系,覆蓋面積約1,7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70個台灣的大小。它從加拿大與阿拉斯加一路延伸至北歐與俄羅斯,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
這片針葉林由松樹、雲杉與落葉松構成,雖地處寒帶,卻充滿生命活力。它在冰河期後形成,成為地球最大的氧氣工廠與碳儲存區。
科學家估計,泰加森林儲碳量高達1,042億噸,遠超大氣中現有碳含量。然而,隨着氣候升溫,永久凍土融化,導致大量碳釋放,變成新的溫室氣體來源。
保護這片巨林不只是北方國家的責任,更關乎全球氣候的未來。減少碳足跡、推動永續林業與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行動。
從赤道到極地,這十大片森林構築了地球的綠色骨架。它們是氧氣的來源、碳的儲庫、生命的搖籃。守護森林,就是守護人類自己。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I69zTx2a-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