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淨資產最高的十間公司 台塑只排第十 長榮位列第五 第一名市值高達26.19萬億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製造產業最重要的地區之一,擁有一系列市值與資產龐大的超級企業。據最新資料顯示,台灣前十大公司的總市值已超過其全年GDP的1.37倍,高達357,900億新台幣。這些企業不僅在科技領域獨佔鰲頭,亦在工業製造、金融服務以及電子通訊等多個行業中擁有領先地位。
說到這裡,你或許已經猜到其中幾個名字,但你能否預料誰才是真正的淨資產之王呢?今天就跟着世界之最TOP,一起看看台灣最富有的十間公司。
第十名 台塑化學纖維
截至2024年6月,台塑化纖的淨資產達到112.5億美元。扣除所有負債後,依然手握百億資產的它,堪稱台灣化工業的傳奇。
台塑的故事始於1954年,創辦人王永慶在高雄創立了一家生產聚氯乙烯(PVC)的工廠。當時的台塑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工廠,但王永慶憑藉著「成本為王」的經營理念,逐步將其發展成亞洲化工巨頭,也因此被譽為「經營之神」。
如今,台塑化纖的業務已遍佈化工、纖維及塑膠材料等多個領域,產品滲透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汽車零件、電子外殼到衣物纖維,幾乎無處不在。公司在台灣、大陸、美國及越南設有生產基地,全球供應鏈穩定而高效。
除了商業成就,台塑化纖在公益領域亦表現出色,至今捐款總額超過550億新台幣,用於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皆出自其集團體系,長期貢獻社會。
第九名 中華電信
截至2024年6月,中華電信的淨資產達116億美元。從街角的公用電話亭,到如今的5G智慧網絡,中華電信見證了台灣通訊產業的每一個時代變遷。
其前身為交通部電信總局,1996年隨電信自由化政策改制為股份公司,正式進入市場競爭。憑藉龐大的基礎設施與政府支持,中華電信迅速成為行業龍頭。
如今,它在固定電話、行動通訊與寬頻接入領域市佔率皆居首位,行動通訊佔比高達37.58%。自2014年推出4G服務後,又於2020年率先啟用5G網絡,推動台灣邁入智慧城市新時代。
不僅如此,中華電信亦積極佈局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領域,助力台灣的數位轉型。2003年更成功於紐約證交所上市,讓台灣的科技之聲走向國際舞台。
第八名 南亞塑膠
作為台塑集團旗下子公司,南亞塑膠截至2024年淨資產達118.6億美元。自1958年成立以來,從製作膠管與塑料製品起家,逐步發展成橫跨化工與電子材料的跨國企業。
南亞塑膠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石化原料到高端電子材料一應俱全,使其能抵禦全球經濟波動。尤其在化工與電子材料領域的創新,讓它成為5G與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供應商。
儘管2022至2023年間受全球通膨與需求下滑影響,營收一度下跌,但南亞塑膠憑藉穩健策略與國際布局,仍成功維持盈利基礎。未來隨着6G與新能源技術興起,它的發展空間仍相當可觀。
第七名 聯發科技
被暱稱為「發哥」的聯發科技,是台灣科技界的代表企業。截至2024年6月,其淨資產高達120.1億美元。
聯發科成立於1997年,由聯華電子分拆獨立。從早期的CD-ROM晶片,到今日的行動通訊、AI晶片與智慧家電晶片,聯發科幾乎佔據了每個人生活的一角。
它的天璣系列晶片自2020年推出後橫掃市場,甚至在全球手機晶片市佔率中一度超越高通與三星。如今,公司在25個國家設有據點,員工超過2萬人,八成以上擁有碩博士學歷。
未來,聯發科將繼續發力於6G、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成為全球科技發展中不可忽視的核心力量。
第六名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
中信金控成立於2002年,如今已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金融集團之一,淨資產達147.1億美元。旗下擁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台灣人壽、證券與創投等多元業務。
中信金控的核心力量在於國際化的銀行體系,其分行遍及美、加、日、泰等地。透過保險與金融投資業務的整合,它構築了一個完整的財富管理生態系。
儘管公司曾因高層涉案事件引發輿論爭議,但其穩健經營與數位轉型能力,使其在風波中依舊穩坐金融界龍頭。中信金控持續投資於數位銀行與支付科技,推動金融服務邁向智能化。
第五名 長榮海運
長榮海運的故事堪稱一部海上傳奇。成立於1968年,如今淨資產達160.5億美元。
創辦人張榮發先生以一艘老舊貨船起家,在1975年能源危機時果斷推動「貨櫃化轉型」,使公司成為台灣首家全貨櫃航運企業。此舉不僅救活了公司,更改寫了台灣航運史。
1984年,長榮創下全球航運史首條「環球雙向定期貨櫃航線」,真正實現全球無縫連接。如今擁有超過200艘貨櫃船、服務遍及五大洲,在全球113國設有據點。
近年,長榮持續推動綠色航運與智能物流,透過數位化與節能科技,引領航運業進入新時代。
第四名 國泰金融控股
國泰金控堪稱台灣金融業的巨人,截至2024年6月淨資產達275億美元(約8749億新台幣),總資產更突破12兆新台幣。
旗下的國泰人壽服務超過800萬客戶,有效契約件數逾2000萬件,是台灣最大壽險公司。即使在壽險業整體低迷的2023年,國泰人壽仍逆勢成長,保費突破千億新台幣。
此外,國泰世華銀行在數位金融與財富管理領域表現亮眼,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國泰金控憑藉靈活的投資策略與創新能力,持續穩居亞洲金融舞台的核心位置。
第三名 富邦金融控股
富邦金控成立於2001年,是台灣市值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淨資產達286億美元(約9105億新台幣),總資產更高達11.77兆。
旗下包括富邦人壽與台北富邦銀行,業務遍佈亞洲各地。僅2024年上半年,富邦金控稅後淨利達813億新台幣,連續15年奪下金融業「每股盈餘王」。
富邦金控亦積極推動跨境併購與兩岸合作,2022年成功併購日盛金控,開創「金金併」先例,進一步擴大市場版圖。
第二名 鴻海科技集團
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淨資產高達531.5億美元(約新台幣1.69兆)。在2024年《財富》全球500強中名列第32位。
自1974年創立以來,鴻海由模具廠蛻變為掌控全球40%以上代工市場的科技巨頭。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是筆電,幾乎都離不開鴻海的影子。
如今,鴻海的製造基地遍及全球20多個國家,員工總數高達百萬。近年更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與AI半導體,推行「3加3發展策略」,為台灣科技產業注入新動力。
第一名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
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的核心支柱,也是科技界的靈魂。自1987年由張忠謀創辦以來,便以代工模式顛覆傳統晶片產業,成為無數科技巨頭背後的製造引擎。
截至2024年10月,台積電的淨資產達1,152.1億美元(約新台幣3.66兆),公司市值更高達26.19萬億新台幣,相當於台灣全年GDP。
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積電遙遙領先全球。16奈米以下製程貢獻了七成營收,而3奈米與2奈米技術的量產,正引領AI與自動駕駛革命。
同時,台積電積極推動綠色製造,承諾於2040年實現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它不僅是最強的晶片製造商,更是全球最負責任的科技企業之一。
台灣這十間頂級企業,合計掌控了島內超過半數的經濟實力。他們不僅是產業的支柱,更是推動台灣走向國際舞台的關鍵力量。未來,隨着科技、金融與航運的融合發展,這場「無煙戰爭」仍將持續上演。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ADh0c8Xlk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