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昂貴的十大珠寶 價值連城的王權與傳奇
當閃耀成為權力與歷史的象徵
從古代帝王的權杖,到現代名媛的項鍊,珠寶不只是裝飾品——
它是權力、地位與人類審美極限的結晶。
截至2023年,全球珠寶市場總值突破3,000億美元,
並以每年約5%的速度持續增長。
在這浩瀚的寶石世界中,有些珠寶不僅價值驚人,
更承載著血與淚的歷史、浪漫與詛咒的傳說。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揭開這十件價值連城的珠寶,
看它們如何閃耀於歷史長河之中。
第十名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之女王冠——愛與榮耀的結晶(5百萬美元)
英國王室冠冕繁多,但最受矚目的,
莫過於這頂大不列顛及愛爾蘭之女王冠。
它的故事起於19世紀末——
年輕的瑪麗王后(Mary of Teck),在失去未婚夫阿爾伯特·維克多王子後,
又與其弟弟、未來的喬治五世結緣。
為了祝福這段由悲轉喜的姻緣,
英國婦女們集資打造了這頂鑲滿超過1,000顆鑽石與14顆珍珠的王冠。
後來瑪麗王后將珍珠換成鑽石,使其更顯光華,
並在孫女伊莉莎白二世大婚時將其贈出。
從維多利亞時代到現代英國,
它不僅是王室榮耀的象徵,更是跨越世代的情感印記。
第九名 拉吉粉紅鑽石——帝王之色(3,000萬美元)
在所有彩鑽中,粉紅鑽石最為稀有。
而這顆來自南非、重達37.3克拉的「拉吉粉紅」(Raj Pink),
是當之無愧的粉鑽之王。
全球每年提交鑑定的鑽石中,
粉紅鑽石比例不足0.02%,而超過30克拉的更是如獨角獸般罕見。
它的粉色來源至今仍是科學謎團——
或許是地殼壓力造成分子結構變形,使光線折射出神秘粉色。
2017年,這顆鑽石登上蘇富比日內瓦拍賣會,
雖然最終流拍,仍被譽為「未被馴服的傳奇」。
它的再現,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第八名 日出紅寶石——血色黎明的光輝(3,042萬美元)
2015年,日內瓦佳士得拍賣會見證了一場驚人盛事:
**「日出紅寶石」**以3,042萬美元成交,
創下紅寶石拍賣史上的世界紀錄。
這顆25.59克拉的緬甸紅寶石呈現出極為罕見的「鴿血紅」色澤,
更難得的是——它未經加熱處理,保留了最純粹的自然光彩。
詩人盧米曾寫道:「當朝陽初升,世界獲得重生。」
這正是日出紅寶石名字的靈感來源。
它象徵的不只是財富,更是生命與希望的永恆。
第七名 橙色之星鑽石——光之謎語(3,550萬美元)
你可曾見過橙色鑽石?
這種色澤在鑽石界幾乎絕跡,而「橙色之星(The Orange)」就是奇蹟的化身。
它重達14.82克拉,是有記錄以來最大且最純正的艷彩橙鑽,
2013年在日內瓦以3,550萬美元成交。
橙色之星的誕生至今仍無法完全解釋——
有人說它象徵創造力與能量,如太陽之心,炙熱而不滅。
這顆鑽石,如同一段無法破解的自然密碼,
靜靜閃耀於收藏家的金庫之中。
第六名 格拉夫粉紅鑽石——粉色的傳奇(4,600萬美元)
1950年代出現、2010年重回世人目光的格拉夫粉紅(Graff Pink),
是珠寶界的永恆經典。
重24.78克拉,屬於最純淨的IIA型鑽石,
透明度與色澤都達到幾近完美的境界。
英國珠寶巨擘**勞倫斯·格拉夫(Laurence Graff)**以4,600萬美元買下後,
為它重新命名、重新切割,
讓這顆粉鑽成為他個人王國的象徵。
從地心誕生到人間重生,
格拉夫粉紅,是時間與人性共同雕琢的藝術品。
第五名 粉紅之星——粉鑽界的巔峰(7,120萬美元)
這顆重達59.6克拉的「粉紅之星」(Pink Star)
是人類發現的最大艷彩粉鑽,
2017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120萬美元售出,
由周大福珠寶買下並改名「周大福粉紅之星」。
它的誕生歷經14年打磨,色澤濃烈、光芒無比。
隨着西澳阿蓋爾礦關閉,
此類粉鑽的價值如今可謂有錢也難求。
它的存在,是自然與人類工藝的完美對話。
第四名 維特爾斯巴赫–格拉夫藍鑽——重生的皇家榮耀(8,000萬美元)
這顆藍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64年西班牙王室。
它曾象徵皇權聯姻,也見證帝國的衰敗。
2008年,勞倫斯·格拉夫以2,430萬美元買下後,
重新切割使其更為純淨,最終評為濃彩藍、內部無瑕(IF)級。
雖然這舉動引起學界批評,
但切割後的寶石價值暴漲至8,000萬美元,
被卡塔爾王室收藏。
它的爭議與光芒並存,
正是歷史與美學永恆的矛盾。
第三名 亞當之星藍寶石——來自伊甸的星光(1億美元)
來自斯里蘭卡的「亞當之星(Star of Adam)」
重達1,404.49克拉,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藍寶石。
在燈光下,它會折射出清晰的六角星光,
象徵信仰與希望。
據傳說,亞當被逐出伊甸園後,
便降臨在斯里蘭卡,這顆寶石因此得名。
這不僅是地質奇蹟,更是一段關於信仰與永恆的寓言。
第二名 希望之鑽——藍色詛咒的永恆(2.5億美元)
它的藍色如夜,卻藏著命運的陰影。
「希望鑽石(Hope Diamond)」,重45.52克拉,
曾屬法國路易十四的皇家珍寶。
從法國大革命被盜,到歐洲貴族接連遭遇厄運,
它被稱為「最不祥的寶石」。
最終被美國珠寶商海瑞·溫斯頓捐贈給
華盛頓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
以普通郵件寄送,郵資僅145美元。
如今它靜靜陳列於展櫃,
從恐懼的象徵,變成了人類勇氣與美的見證。
第一名 光之山鑽石——帝國榮耀的陰影(10億美元)
這顆名為「光之山(Koh-i-Noor)」的鑽石,
估值高達10億美元,
歷經波斯、阿富汗、印度與英國的權力更迭。
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它作為戰利品呈給維多利亞女王。
自此,它成為英國王室最具爭議的寶石。
傳說唯有女性佩戴才能避免厄運,
因此歷代女王——亞歷山德拉、瑪麗、伊莉莎白王太后——皆曾配戴。
如今它仍鑲嵌於王太后皇冠上,收藏於倫敦塔。
但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至今仍要求歸還。
它閃耀的光芒,也映照出殖民歷史的爭議與反思。
第零名 帝國皇冠——權力的極致象徵(30–50億美元)
高31.5公分、重1.06公斤的帝國皇冠,
估值介乎30至50億美元,
可購買7,500輛法拉利。
它鑲嵌3,170顆寶石:
包括317克拉的「非洲之星II號」鑽石、
1367年卡斯提利亞戰爭中贈予的「黑太子紅寶石」、
以及流傳自忏悔者愛德華的藍寶石。
這不僅是珠寶工藝的極致,
更是一部以寶石寫成的帝國史。
然而,它也提醒世人:
璀璨背後,是權力與殖民的陰影。
結語:珠寶的價值,不止於價格
從愛情到征服,從藝術到信仰,
每一顆寶石都見證了人類文明的慾望與光輝。
它們讓歷史具象,讓故事永恆,
也讓我們反思:真正的價值,
或許並不在克拉與金額,而在於那段永不褪色的傳奇。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t7IeP_M7o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