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強十大名校揭榜 台灣第幾?日本跌出前六,新加坡連八年稱霸第一
在全球高等教育的舞台上,亞洲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
根據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各地名校表現亮眼,從中國到新加坡、香港再到韓國,日本雖仍是老牌學術強國,但地位正被東亞與東南亞新勢力挑戰。
國立臺灣大學今年位列全球第68名、亞洲第17名,學術聲望與雇主評價雙雙進入全球前五十,38個學科躋身世界百強之列,實力不容小覷。
那麼,在這場學術與國力的較量中,哪十所大學能登上亞洲高等教育的巔峰?
以下是——2025年亞洲十大頂尖大學權威榜單。
第十名 上海交通大學
作為中國近代科技發展的縮影,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896年。
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交大名列全球第45位,綜合得分77.8分,穩居亞洲十強。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第一台心臟分離術設備、第一顆自主衛星背後,都有交大人的身影。
連續13年,交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量中位居中國第一,科研實力深不可測。
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共有超過200位院士出自交大,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曾在此求學。
更令人驚嘆的是,交大近年開放自由轉專業制度與雙學士學位計劃,鼓勵學生跨領域融合。
在這裡,工程師可以學經濟,文學愛好者也能修電腦。
上海交大,就像一艘朝向未來的巨輪,正駛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第九名 復旦大學
復旦的名字取自《尚書大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寓意希望與新生。
2025年QS排名第39位,綜合得分80.3分,穩居亞洲第九。
復旦大學的課程設計自由度極高,學生可在7000多門課程中自由選擇,入學後仍可調整專業方向。
這種制度打破了亞洲傳統「單線式教育」模式,強調跨學科與創新思維。
國際化方面,復旦每年派出逾8000名師生出國交流,與全球頂級學府建立夥伴關係。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復旦更率先重組學科結構,將AI技術深度融入教學體系,同時強化文科的批判與倫理教育。
正如該校教育理念所言:「真正的教育,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培養面對未知的勇氣。」
第八名 香港中文大學
誕生於1963年的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崇基、聯合三書院合併而成,既承繼中華文化的深度,也具備西方學術的自由精神。
2025年港中大排名全球第36名,綜合得分81.3分,創下歷史新高。
它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制的高等學府,制度近似英國牛津、劍橋。
學生在書院中可跨學科學習,培養全面思維與人文素養。
港中大校友群星雲集,楊振寧、羅伯特·蒙代爾、邱成桐、姚期智等諾貝爾與圖靈獎得主皆與校方淵源深厚。
面對AI時代挑戰,新任校長盧煜明強調:「科技能讓世界更高效,但人文才能讓科技走得更遠。」
在科技與哲思之間,港中大正在重塑亞洲教育的新典範。
第七名 東京大學
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2025年QS排名全球第32名,綜合得分82.1分。
雖名次略有波動,但其實力依然穩居亞洲前列。
東大至今誕生了13位諾貝爾獎得主與16位日本首相,可謂政學兩界的搖籃。
僅2019年至2023年間,東大研究人員的論文被引用超過6萬次,顯示其科研地位之高。
2025年2月,東大與NTT合作成功開發出光量子計算提速1000倍技術,震撼全球。
其教育制度更是自由開放——本科生頭兩年修通識課,之後再選專業,培養跨界思維。
正因如此,東大畢業生被稱為「棟樑」,代表著日本最能支撐國家未來的精英力量。
第六名 首爾國立大學
首爾國立大學(SNU)是韓國高等教育的象徵,2025年QS排名全球第31名,綜合得分82.3分。
自1946年成立以來,它就是「韓國精英的起點」。
無論是政壇高層、企業CEO還是文化產業領袖,四分之一的韓國大學校長與政府要員皆畢業於此。
SNU擁有16個本科学院與10個專業研究院,95%的教師擁博士學位。
校友平均薪資比全國大學畢業生高出12%,堪稱「權力與財富的直通門票」。
更重要的是,SNU與全球250多所大學建立合作網絡,學生可與哈佛、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同台交流。
這裡不僅孕育韓國的菁英,也讓學生能直面世界舞台。
第五名 清華大學
創立於1911年的清華大學,已成為亞洲學術實力的象徵。
2025年QS世界排名全球第20位,綜合得分86.5分;同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則列全球第12、亞洲第一。
在工程、計算機、人工智能、化學工程與電子工程等領域,清華位列全球前十。
清華的國際化程度亦居亞洲之最,校內有超過130個國家的國際學生,並與MIT、劍橋等校設有交換計畫。
清華不僅是學術殿堂,更是創新與文化並重的園地。
漫步荷塘月色之間,你能同時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科技的脈動——這就是清華精神的體現。
第四名 香港大學
2025年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17名,綜合得分87.6分,蟬聯亞洲科研領先者。
港大擁有196名全球前1%頂尖科學家與53位高被引學者,科研實力無可匹敵。
其醫學院更是亞洲第一個成功鑑定SARS冠狀病毒的研究單位。
此外,港大擁有與劍橋、加州伯克利、北大等世界名校的雙學位合作計畫。
校園內融合古典建築與現代實驗中心,是香港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
港大的精神不僅是卓越學術,更是一種連結世界的文化使命。
第三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成立於1981年的南洋理工大學,在短短40年間一躍成為全球科技巨擘。
2025年QS排名全球第15名,綜合得分88.4分。
它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工程學院之一,並於2024年成立計算與人工智能學院,進一步鞏固其科技領導地位。
NTU的科研實力遍及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環境科學與能源研究等前沿領域。
校園100%通過「綠色標章白金級」認證,並實現智慧交通與自動駕駛系統。
在這裡,未來不是口號,而是日常生活。
NTU以強大的創新與永續理念,成為亞洲真正的「未來大學」。
第二名 北京大學
自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立以來,北大始終是中國乃至亞洲的思想高地。
2025年QS排名全球第14名,綜合得分88.5分。
北大擁有六大學部、54個院系,29個學科進入全球前50,38個學科名列百強。
與全球384所大學建立合作,其中包括斯坦福、耶魯、柏林自由大學等世界名校。
在學術之外,北大同樣重視人文精神與體育健康,成為全球唯一獲「健康校園白金認證」的中國高校。
正如校訓所言:「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在這裡,你不只是學者,更是思考未來的靈魂。
第一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連續八年蟬聯亞洲第一,新加坡國立大學2025年QS排名全球第八位,綜合得分93.7分。
這所學府不僅是學術巨塔,更是全球創業與創新領袖的孵化器。
根據《Wealth-X》榜單,NUS擁有102位億萬富翁校友,總資產高達880億美元。
NUS有36個學科進入全球前20,科研領域涵蓋AI、醫學、工程與社會科學。
其國際學生比例達29%,與全球344所大學合作交流,真正做到「在亞洲,面向世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NUS海外學院(NOC)**旗下的「Block71創業孵化器」已孕育出600多家初創公司,總估值逾290億美元。
在這裡,創新不是選項,而是基因。
新加坡國立大學,正以亞洲之名,引領世界未來。
結語
從清華到NUS,從東京到香港,亞洲的大學正重新定義「卓越」。
它們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科技創新的引擎、文化交流的橋樑。
當亞洲學術力量與全球接軌,這場屬於東方的教育革命,才剛剛開始。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dFHBSjp3e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