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最貴十大公司出爐 特斯拉跌出榜外、台積電強勢上榜、第一名市值破112萬億
2025年,全世界GDP總量約達105兆美元。
然而,僅僅前十名的企業,就掌握了超過10兆美元的市值與經濟影響力——
他們主宰科技、能源、人工智能與雲端運算,
其年度營收動輒上兆美元,甚至遠超多數國家的全年GDP。
這些企業,不僅改變了全球產業格局,也重塑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盤點——2025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
第十名 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
由「股神」沃倫·巴菲特領軍的投資帝國,
在2025年市值達到1.046萬億美元,
成為美國首家市值破兆的非科技類企業。
巴菲特從11歲開始買股票、13歲報稅、14歲靠投資土地賺租金,
這位理財天才出身於政商世家,從父親霍華德·巴菲特那裡繼承了遠見與紀律。
1965年,他以每股7.5美元買下伯克希爾的控股權,
將一家夕陽紡織廠轉型為全球最強的多元投資集團。
如今,伯克希爾旗下擁有GEICO、BNSF鐵路與可口可樂等巨額股權,
以穩健、長期的「價值投資」策略成為華爾街永恆的傳奇。
第九名 台積電(TSMC)
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台積電,
截至2025年7月市值達1.217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九。
創辦人張忠謀於1987年創立台積電,開創「專業代工」新模式。
從28奈米、7奈米到5奈米,再邁向2奈米,
台積電在AI晶片熱潮推動下,營收連年暴漲。
2025年前五個月,台積電營收達新台幣1.509兆,年增42.6%。
AI晶片貢獻260億美元營收,預計至2029年將達900億美元。
憑藉領先的EUV技術與高良率製程,台積電已成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中樞,
更因其不可取代的地位,被譽為「矽盾」與「台灣的國力象徵」。
第八名 博通(Broadcom)
這家「隱形巨頭」掌控全球WiFi晶片、資料中心交換器、AI伺服器晶片市場,
2025年市值衝上1.294萬億美元,成長速度驚人。
博通的AI芯片業務單季收入高達41億美元,同比增長77%。
與谷歌、Meta、字節跳動等合作,深耕AI運算核心晶片。
它以高效、低功耗的客製化AI晶片聞名,是英偉達GPU的最佳互補。
成立於1991年的博通,最初只是UCLA教授與學生在宿舍創業,
經歷泡沫破裂、瀕臨破產,如今卻靠著併購與創新完成逆襲。
2023年收購VMware後,正式進軍企業雲端生態,
成為AI時代「運算基礎設施」的關鍵供應商。
第七名 沙特阿美(Saudi Aramco)
全球能源的「定海神針」,
沙特阿美市值在2025年達1.598萬億美元。
這家掌控全球最大陸上油田「加瓦爾」與海上油田「薩法尼亞」的公司,
每日產油量超過1270萬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商。
自1933年成立以來,阿美經歷美資掌控、國有化與全球擴張,
如今橫跨煉油、化工、物流、能源技術全產業鏈。
沙特政府70%的財政收入來自它,
阿美不僅是國家命脈,更是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器。
第六名 Meta(原Facebook)
2025年,Meta市值暴漲至1.807萬億美元。
旗下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日活用戶超過33億人,
幾乎每兩個地球人,就有一人使用Meta服務。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2004年在哈佛宿舍創立Facebook,
從校園社交平台成為全球連結的代名詞。
2021年改名Meta,全力押注「元宇宙」與AI生成世界。
如今,Quest虛擬實境裝置與Horizon Worlds虛擬空間,
已成為沉浸式社交體驗的核心。
Meta的AI助理與演算法引擎,則推動它成為全球AI社交巨擘。
第五名 谷歌(Google)
2025年,谷歌市值達2.184萬億美元。
其搜索引擎每日處理30億次查詢,是互聯網的「入口」。
從1998年拉里·佩奇與謝爾蓋·布林在斯坦福宿舍創業開始,
谷歌一路以創新驅動世界。
YouTube、Android、Gmail、Chrome等產品,
改變了全球的資訊使用習慣。
如今,谷歌的AI模型Gemini 2.5已全面整合搜尋,
每月超過15億活躍用戶。
同時推進量子計算、雲安全與自駕技術,
持續鞏固其科技帝國的領導地位。
第四名 亞馬遜(Amazon)
市值高達2.371萬億美元的亞馬遜,
從線上書店起步,成為全球最大電商與雲端企業。
創辦人傑夫·貝索斯1994年在西雅圖車庫創立公司,
如今旗下的AWS雲端服務年營收突破1080億美元,
占據全球市場半壁江山。
2024年亞馬遜年營收達6380億美元、淨利592億,
Prime會員突破1.8億人,穩坐全球電商與科技帝國雙冠王。
它早已不只是購物平台,更是構建人類數位生活的基石。
第三名 蘋果(Apple)
蘋果在2025年市值達3.189萬億美元,
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品牌之一。
從1976年喬布斯車庫創業,到iPhone、iPad、Apple Watch風靡全球,
蘋果以設計與體驗重新定義了科技。
現任執行長蒂姆·庫克憑藉卓越的供應鏈管理與全球佈局,
讓蘋果在2024年淨利突破1250億美元,成為「世界最賺錢的公司」。
如今,蘋果正從硬體製造商轉型為「服務型科技生態」,
Apple Pay、Apple TV+、iCloud等業務高速增長,
其影響力早已超越產品本身。
第二名 微軟(Microsoft)
微軟的2025年市值達3.707萬億美元,
穩坐全球軟體與雲端霸主寶座。
從1975年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創業開始,
Windows與Office成為電腦時代的基礎。
進入AI時代後,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引領轉型,
以Azure雲端、Copilot智慧助理、GitHub等產品打通生態鏈。
與OpenAI的深度合作讓微軟在AI戰場領先全球,
同時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
將遊戲業與AI技術結合,打造全新娛樂帝國。
第一名 英偉達(NVIDIA)
2025年,英偉達以3.885萬億美元市值稱霸全球,
成為人類史上最昂貴、最具戰略價值的公司。
由黃仁勳於1993年創立,從繪圖晶片起家,
如今是AI運算的心臟、深度學習的引擎。
旗下H100與B100 GPU支撐全球AI模型運作,
從OpenAI、谷歌到特斯拉,全仰賴其運算力。
2025財年,英偉達營收達1305億美元、利潤814億,
掌控AI伺服器與運算晶片市場近九成份額。
它不再只是硬體公司,而是**「數位世界的能源供應商」**,
主宰未來科技文明的底層基礎。
結語:
這十家公司,不僅代表資本的力量,
更象徵科技、人類智慧與全球經濟的走向。
它們塑造了當代文明的節奏,也決定了未來的方向。
而我們每一次上網、購物、用手機、訓練AI,
都在參與這十家企業構築的數位帝國。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OK-IV89qo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