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十大晶片巨頭:英特爾僅排第五,台積電第三,第一名市值高達471兆!

隨著人工智能與高效運算的狂飆式發展,
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4年迎來歷史性爆發。
全球總營收衝上 6276億美元,年增率高達 19.1%,
而前十大晶片公司,更壟斷了全球 67% 的市場。

這些公司不只是「賣晶片」——
它們掌握着人類數位文明的中樞神經。
今天,《世界之最TOP》就帶你一起揭曉:
2024年全球最高收入的十大晶片公司!

第十名|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製造設備之王

成立於1967年的應用材料公司(AMAT),
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製造設備供應商,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

它提供從晶圓沉積、蝕刻、量測到封裝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成為幾乎所有晶圓廠的核心夥伴。
2024年營收達 271.8億美元,淨利潤 71.8億美元,
淨利率高達26.4%。

面對美國出口限制,AMAT靈活轉向歐洲與東南亞市場,
並積極投入第三代半導體設備研發。
截至2025年中,市值已突破 1516億美元,
穩居晶圓設備龍頭。

第九名|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美國唯一的記憶體巨頭

1978年成立於愛達荷州博伊西的美光科技,
由四位工程師在牙醫診所地下室起家。
如今,它是美國唯一的DRAM與NAND快閃記憶體製造商。

2024年營收 251.1億美元,市值達 1392億美元。
美光的產品廣泛應用於電腦、伺服器、手機與安防設備,
其DRAM與NAND晶片是全球主要儲存產品的核心元件。

憑藉技術創新與靈活佈局,美光在AI伺服器與車用記憶體市場持續擴張,
被譽為「記憶體界的逆境鬥士」。

第八名|艾司摩爾(ASML)——壟斷EUV光刻機的歐洲奇蹟

荷蘭的ASML,是全球唯一能製造 極紫外光(EUV)光刻機 的企業。
沒有ASML,就沒有5奈米、3奈米的先進晶片。

2024年營收 327億美元,淨利潤 87.6億美元,
市值高達 2982億美元,是歐洲第二大科技公司。

ASML起源於飛利浦內部的一個實驗專案,
憑藉對光刻技術的極致追求,
它成功主宰了全球最先進製程的關鍵設備供應鏈——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都必須仰賴它。

第七名|高通(Qualcomm)——行動通訊的專利帝國

成立於1985年的高通,是全球最大的行動晶片供應商之一。
它擁有最完整的5G專利組合,已簽署超過 150份授權協議。

2024年營收 389.6億美元,淨利潤 101.4億美元。
從CDMA到5G,每一代行動通信革命的背後都有高通的影子。

近年來,高通積極拓展筆電、汽車、AI晶片與物聯網市場,
推動「無處不在的運算」。
其授權與晶片雙輪驅動模式,讓高通穩居全球通訊技術龍頭。

第六名|SK海力士(SK Hynix)——從現代電子走出的記憶體巨獸

韓國第二大半導體企業 SK海力士,
2024年營收高達 482億美元,淨利潤 144億美元,
市值達 1237億美元。

它的前身是現代電子,經歷多次金融危機、重組與收購,
最終在2012年被SK集團接手後重獲新生。
如今,SK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DRAM製造商、第三大NAND供應商,
在AI伺服器用的HBM高頻寬記憶體領域,與三星、海力士形成雙寡頭格局。

第五名|英特爾(Intel)——矽谷傳奇的再起之路

1968年,羅伯特·諾伊斯與戈登·摩爾創立英特爾,
開創了現代微處理器的時代。

從4004到8086,再到Pentium與Xeon,
英特爾一度壟斷全球PC處理器市場。
2024年營收 531億美元,淨利潤 192億美元,市值 982億美元。

雖然在製程節點上被台積電超越,
但英特爾重啟 IDM 2.0 戰略,大舉投資晶圓製造與AI運算,
試圖奪回「製造霸主」的寶座。

第四名|博通(Broadcom)——隱形的網絡與AI基建王者

2024年,博通營收 516億美元,市值飆升至 1.46兆美元。
它是資料中心交換晶片、Wi-Fi模組與儲存控制器的全球領導者。

博通的成功在於「差異化」策略——
為Google、Meta、Amazon等雲端巨頭定製AI專用晶片(ASIC),
在AI運算時代搶下關鍵市場。

透過併購CA、VMware等軟體巨頭,
博通已從硬體供應商進化為「企業級AI基礎設施整合者」。

第三名|台積電(TSMC)——全球晶片製造的無冕之王

1987年由張忠謀創立的台積電,
開創了「晶圓代工」的新商業模式。
如今,它掌握全球 超過90% 的先進製程產能。

2024年營收 900.8億美元,淨利潤 364.9億美元,
市值達 1.24兆美元(約30兆新台幣)。

台積電為蘋果、高通、輝達、AMD等設計巨頭代工晶片,
是AI運算與手機晶片的「幕後英雄」。
其3奈米、2奈米製程領先全球,
被譽為支撐現代科技的最強中樞。

第二名|輝達(NVIDIA)——AI時代的終極贏家

2024年,輝達(NVIDIA) 的營收達 1305.7億美元,
淨利潤 728.8億美元,市值暴漲至 4.44兆美元,
堪稱AI狂潮下最大贏家。

自1999年發明GPU以來,輝達不斷重塑計算方式。
A100、H100、Blackwell等GPU幾乎壟斷全球AI訓練市場,
OpenAI、Google、Microsoft 的超算系統全依賴其技術。

它不僅是「AI的引擎」,更是推動整個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石。

第一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從雜貨店到半導體帝國

1938年,李秉喆在韓國開設一家小型雜貨貿易公司——
誰也沒想到,這會成為今日的全球巨頭。

如今,三星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
2024年營收高達 2191.7億美元,市值達 3380億美元(約471兆韓元)。

三星在DRAM與NAND記憶體領域長期居首,
同時主導智慧手機、顯示面板與家電市場。
從Galaxy系列手機到AI晶片製造,
三星以多元產業鏈與超強研發力,
坐穩全球半導體營收第一的寶座。

結語|半導體,決定世界未來的力量

從美國矽谷到台灣新竹,從荷蘭到首爾,
這十家企業構成了現代科技世界的基石。

它們不只是公司,更是全球數位文明的引擎。
每一顆晶片,連接著手機、汽車、AI、甚至人類的未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科技競賽中,
誰能掌握晶片,誰就能定義時代。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uhDIcaRf9Qg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