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會思考的問題】著名哲學教授解釋為何人總是思考存在的意義 - John Vervaeke 維威克
「生命的意義」其實是錯誤的提問
Vervaeke 指出,「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就像問「北極的北邊是哪裡」一樣,看似嚴肅,其實是錯誤的提問。因為它假設「意義」是一種宇宙內建的屬性,等待人類去發現。但事實上,意義不是存在於「我」之中,也不是存在於「宇宙」本身,而是一種關係——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連結,就像音樂帶來的感動既不僅在樂曲,也不僅在聽者,而在兩者之間的互動。
人追求「意義」其實是在追求連結
「意義」並非抽象的形而上概念,而是我們在生活中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生命中的意義」(meaning in life)。人們渴望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建立深刻的連結,渴望「有所關聯」並「有所影響」。若缺乏這種連結,人往往會陷入空虛、抑鬱、甚至自我毀滅。真正讓生活值得承受痛苦的,是這種連結感。
意義危機是人類的宿命
「存在危機」並非現代才有,而是跨文化、跨時代的人類共同困境。歷史上,人類發展出不同的實踐生態系統(ecologies of practices)來對抗自我欺騙、強化連結,這便是我們通常稱為的智慧。然而,現代社會缺乏能與科學世界觀結合的智慧之家園,導致許多人無所依歸。
宗教的功能已失落
在五百年前,人們尋找智慧時會自然想到《聖經》或宗教傳統,因為當時宗教與理性並非對立,而是相互交織。但隨着現代科學與理性的發展,宗教被視為不再可靠,尼采更直言「上帝已死」。結果是,我們拋棄了宗教的教條,卻也同時失去了它所承擔的「存在意義的功能」。而這個空白,至今仍未被填補。
Vervaeke 的結論是:人類之所以不停追問「存在的意義」,其核心並不是要找到宇宙的答案,而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世界建立真實而深刻的連結」。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g1Unr1jVo
YouTube專欄:早晚會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