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會思考的問題】著名哲學教授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佛學 - Tao Kwok Cheung 陶國璋
佛學世界觀
陶國璋教授指出,佛學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依「因緣」而起。這種「緣起」的觀念代表每個存在都互相依賴,如同兩束互相倚靠的蘆葦,一方消失,另一方也會倒下。由於人執著於「我」與「非我」,便產生煩惱與痛苦。
人生兩大痛苦根源
佛學視人生為「無常」,而痛苦先於快樂。口渴、飢餓等苦難驅動人去追求短暫的滿足,但快感稍縱即逝,隨即再度陷入需求與不足。這樣的循環,令生命充滿「貪嗔癡」:追求無厭、憤怒妒忌、執迷不放。
「你」與「我」問題
透過生活例子,陶教授闡釋「我」與「非我」的對立:同樣是水蜜桃,若屬於自己,摔壞時會覺得極度可惜;但若損毀的是他人所有,心態卻大不相同。這種對「我」的執著,正是痛苦的來源。
中西哲學論個體
西方哲學強調個體獨立與自我承擔,而佛學則認為個體本身帶有執著傾向,若不經修行,就會陷入煩惱。佛學提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提醒人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也不應以他人作比較,強調眾生平等。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RXCKc7IYh4&t=1s
YouTube專欄:早晚會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