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會思考的問題】物理學家由淺到深解釋維度 - Sean Carroll 卡羅 | 《潛藏的宇宙》作者
難度一:兒童
卡羅透過簡單的玩具和例子解釋「維度」的概念:一條線是一維,因為只需一個數字即可描述位置;平面是二維,需要兩個數字(X與Y);立體是三維,要更多數據來定位。他進一步啟發孩子思考——是否可能存在超越三維的空間?科學家懷疑或許還有比原子更微小的隱藏維度。
難度二:青少年
對青少年的解釋延伸至「時間」。愛因斯坦提出時間可以視為第四維度,因此時空是四維結構。物理學家則推測可能存在更多維度,有的極微小無法觀測,有的則可能在某些條件下被檢測到。這讓物理學充滿未知與探索的可能性。
難度三:大學生
在大學生的層次,卡羅將維度與座標系統結合,進一步說明「時空」的四維性質。他指出,雖然空間是三維、時間是一維,但真正突破的概念來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的劃分方式會因觀察者而異,顛覆了以往對時間與空間的直觀理解。
難度四:碩士生
談到研究生水準,卡羅引入「多重宇宙」與「弦理論」。不同宇宙可能擁有不同數量的維度,甚至對應到不同的物理定律。弦理論則試圖將量子力學與重力統一,但前提是時空必須是十維的。由於我們觀測到的是四維宇宙,物理學家推測額外的六維可能被「捲曲」起來,小到難以察覺。
難度五:物理學教授
在最高層次的專業討論中,卡羅提及自己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例如如何透過動態壓縮或自發緊緻化來「隱藏」額外維度。他認為,未來的宇宙學與弦理論會比當前更複雜而迷人,甚至可能找到機制解釋為何我們所處的宇宙是四維,而非其他形式。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17fpgY3uI
YouTube專欄:早晚會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