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會思考的問題】哈佛教授解釋為什麼人就算成功也不快樂
成功與快樂的矛盾
哈佛教授 Arthur Brooks 指出,社會與大腦都在告訴我們一個「快樂的謊言」:只要達成目標,就能永久滿足。然而,心理學中的「享樂適應」與「到達謬誤」證明,所有感覺終將回到基準點。即使成為億萬富翁,第一反應仍是「還需要更多」。這就是許多成功人士不快樂的原因。
滿足感的真正來源
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擁有多少」,而是「想要多少」。Arthur Brooks 提出一個公式:
滿足感 = 擁有的事物 ÷ 想要的事物。
想要越少,分母越小,滿足感自然更高。追求本身並非壞事,但重點在於從「進步的過程」獲得喜悅,而不是等待抵達某個終點。
道德與一致性
Carl Jung 曾說,幸福的基礎是按照自己相信的價值生活。若一個人明知對錯卻反覆違背自己的原則,必然導致內心矛盾與不安。當行動與信念一致時,人生就會更穩定與快樂。
減少自我專注
Brooks 亦引用實驗證據:做善行會比單純自我照顧更能帶來快樂。學生被分成三組,執行「善行」、「善意的思考」及「自我享樂」任務。結果顯示,善行帶來的快樂最高。這證明了:專注於幫助他人,能超越自我內心的糾結,讓生命更有意義與平靜。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jjLRVUkng
YouTube專欄:早晚會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