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胎前我已選擇此生:克里斯的靈界記憶與人生功課

當人生困難重重、意義感動搖時,也許換個視角能帶來答案。美國專案經理克里斯(Christian Sandberg)聲稱自己記得「成為人之前」在靈界的長住歲月,並且親自同意了本生的劇本。他的經歷,像是一堂關於「為何來到地球」的密集課。

引言

克里斯自述:他在出生前於靈界學習、挑選父母與課題,並在三十歲透過冥想而「喚醒」了封存的記憶。這些片段,勾勒出靈魂如何為成長自願走入高難度的地球關卡:面對恐懼、在限制中仍選擇愛,並以遺忘作為最關鍵的訓練機制。

初識靈界:沒有語言、只有連結

在極久遠的年代,克里斯仍是「無形體的新靈魂」。靈界的溝通不需語言,而是徹底的互通與共感。他遇見一位曾為人、並以正面心態承受長期疾病的生命A——那份「因面對痛苦而升華的喜悅」讓他嚮往,也由此萌生「想成為人」的願望。

功課定位:我來是為了修「恐懼」

轉世前,指導靈會帶他檢閱「生命數值表」,用以衡量德行與傾向。他清楚自己的「恐懼指數」偏低,於是主動選擇把「克服恐懼」列為本生主修。指導靈允諾:你有足夠時間學完這門課。

第一次投胎:臨陣退卻與連鎖影響

他先接受了上一世近乎滿分的人生劇本,卻在降頻入胎時因黑暗與壓迫而恐懼逃離,導致胎兒夭折。此舉更改了那位母親及其生命網絡中上百人的路徑。他回到靈界後,只能「重練下潛」——反覆在黑暗池中憋氣、學會承受低頻環境。

本生劇本:高難度關卡與自我要求

再度上陣,他閱覽了此生的完整劇本:像一棵「分枝樹」,每個選擇都牽動他人與事件分歧。其中標明22歲會遭逢重創並引發PTSD,而後將以此修煉恐懼。他還為本生加註三項條件:保持聰慧、有培養自信的父母、盡量保存少許前世記憶——指導靈提醒:「保留記憶會讓旅途更難。」

進入母體:被「本質」安定的瞬間

正式下行時,他再次陷入真空般的壓迫與恐慌,幾近重蹈覆轍。關鍵時刻,「神」展現他內在的宇宙與太陽——那是他不變的本質。明白「你不可能成為別的」後,他停止掙扎,順利入胎與出生。父母也印證了他對產房與人員的清晰記憶。

遺忘機制:為了沉浸、重啟與保護

六歲以後,他如常人般遺忘靈界片段;直到三十歲,受物理學家湯姆·坎貝爾冥想觀念啟發,他在長期練習中經歷靈魂出體並喚醒記憶。他解釋「遺忘」的三重意義:

  • 沉浸:要完全成為「此世的你」,就不能同時站在過去的身分裡。
  • 重啟:切斷前世執著與極端信念,讓靈魂以全新條件再學習。
  • 保護:若仍清楚記得「家」的無邊喜悅,人間生活將難以承受。

地球為何難:限制中的自由選擇

在他看來,地球是「困難模式」:像穿著100磅的重衣行走——笨重卻能鍛鍊肌肉。真正的挑戰,不是避開痛,而是在痛裡選擇愛:謙卑、慈悲、溫柔與堅持,都屬愛的不同表現。人的「高我」正是做決定的「我們」,肉身只是受限的遊戲角色。

劇本與自由:命題作文,也能寫出自家筆法

靈界劇本規劃了關卡與關係,但每個當下仍握有選擇權。有人會簽下「輕鬆版」人生,但輕鬆與否不在外境,而在存在品質:是否在限制中仍能活出愛與喜悅。若此生任務未竟,靈魂會換劇本再來,直到學成為止。

生命大局:宇宙的「吸吐」與共同意願

他還記得宇宙創生之初——像一個巨大的吸氣與吐氣循環,在至美的靜止中,眾多生命共同願意「下探低維」以取得更大成長。於是,我們在限制裡學會擴展,在遺忘中找回本質。

總結

如果人生像克里斯所述是一場「自願的高難度實習」,那麼困難不是懲罰,而是教材;恐懼不是絕境,而是課題。功課的核心只有一個:在任何情境下依然選擇愛,並讓意識朝愛的方向進化。當我們這樣理解自己與世界,艱難會成為踏腳石,劇本也會因選擇而改寫;而完成此生功課的那一刻,我們帶著更寬廣的喜悅,回到一開始就屬於我們的「家」。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kgvOkN8KY

Youtube專欄:地球旅館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