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區歷史】屯門:從軍鎮到新市鎮的千年變奏
說起屯門,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海邊燒烤、黃金海岸,或是交通方便的新市鎮。
但其實這片位於香港西北的土地,歷史遠比我們想像中悠久。
從史前的漁獵聚落,到唐代的軍事重鎮,再到現代化的新市鎮,屯門見證了香港超過兩千年的變遷。
早期歷史:新石器時代的聚居地
考古發現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屯門一帶已有人類活動的遺跡。
那時的人們依山傍海,以捕魚、狩獵及簡單農耕為生。
雖然地名「屯門」尚未出現,但這片土地早已是人類安居之所,見證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最初形態。
唐代軍鎮:海上門戶的誕生
「屯門」一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當時,屯門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唐朝政府在此設立「屯門軍鎮」,駐兵以保障商船安全,防範海上盜賊。
自此,屯門不僅是軍事要地,也是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門戶之一。
宋元明清:軍事與歷史的舞台
宋代時期,屯門設有「屯門砦」,繼續擔當南海防務的重要角色。
明朝時,葡萄牙人曾短暫佔領屯門沿海,引發著名的「屯門海戰」,最終明軍擊退外敵,重申主權。
至清代,屯門設有「屯門汛」,軍事地位依然舉足輕重。
數百年間,屯門一直是守護南中國海的重要前線。
英治時期:青山之名的沿用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屯門被劃入元朗約,並以當地山峰命名為「青山分約」。
「青山」這一名稱沿用多年,後來更出現了青山醫院、青山修院等地標。
然而,古老的「屯門」之名並未消失,而是在民間記憶中靜靜保存,等待再度重現。
新市鎮的建立:現代屯門的崛起
1960年代起,香港政府為解決市區人口過多的問題,開始規劃發展新界新市鎮。
1973年,屯門被選為重點發展區之一,並恢復舊稱「屯門」。
隨着大規模填海和基建工程展開,屯門逐漸蛻變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現代化社區。
由昔日軍港到今日住宅商業並立的城市,屯門的變化象徵着香港邁向現代化的步伐。
結語:古今交錯的土地
今天走在屯門的街頭,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唐代的軍鎮、明代的戰場。
然而,正是這段深厚的歷史,造就了屯門獨特的性格與文化底蘊。
從「屯門軍鎮」到「屯門新市鎮」,這片土地不僅記錄了香港的發展史,也見證了時代更替下人與城市的共同成長。
名稱由來小知識
「屯」有駐守之意,「門」意指關口或港口,「屯門」即「駐軍之門」,
象徵着這裡自古以來便是軍防與通商並重的重要門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