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最強大學榜出爐 哈佛跌至第四!第一名竟然毫無懸念?

2024年6月5日,全球矚目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5正式發布。
這份榜單由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編製,
今年仍沿用全新的評估體系,除傳統的「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及「師生比例」外,
還加入了三項新指標——可持續發展、就業成果與國際研究網絡。
新體系的落實,使得「誰能為時代輸出未來人才」成為排名關鍵。
這一變化,也讓今年的榜單起了不小的「地震」。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盤點——2025年全球最強的十所大學!

第十名:加州理工學院——小而精的諾貝爾搖籃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可謂今年黑馬。
去年僅排第十五,今年強勢擠進前十。
這所位於南加州帕薩迪納的小型名校,
校園雖不大,卻孕育了76位諾貝爾獎得主、6位圖靈獎得主與4位菲爾茲獎得主。
平均每千名畢業生中,就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足見其學術密度之高。
從愛因斯坦、費曼到霍金與馮·卡門,無數科學巨擘曾在此執教。
加州理工還與**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緊密合作,
主導多項太空探測計劃,是探索宇宙的核心陣地。
不過想進這裡可不容易——本科錄取率僅3%,畢業率卻只有81%。
在這裡,天才也要拼盡全力。

第九名:倫敦大學學院(UCL)——英倫之心的創新熔爐

創立於1826年的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是倫敦第一所大學,也是「G5超級精英大學」成員之一。
它以開放與包容聞名,是英國唯一一所無宗教背景的高等學府。
UCL擁有來自150多個國家的師生,
其中包括35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獎得主。
從「光纖之父」高錕,到電話之父貝爾、DNA雙螺旋的共同發現者克里克,
無數影響世界的名字都誕生於此。
校園位於倫敦市中心,步行即可抵達大英圖書館與大英博物館,
這座知識之城,無疑是學者的天堂。

第八名: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第一的學術燈塔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連續第六年蟬聯亞洲第一,
並成功站穩全球第八。
校園橫跨三地:肯特崗、武吉知馬與歐南園,
匯聚來自全球100多國、超過4萬名學生。
NUS重視跨文化學習與創業教育,
八成本科生會出國交流,參與全球300多所合作院校計劃。
其「海外創業學院」遍佈矽谷、上海、特拉維夫等創新中心,
學生能在高科技初創企業實習,將理想轉化為行動。
NUS的迅速崛起,不僅象徵亞洲教育的實力,
更代表未來知識中心正在東移。

第七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愛因斯坦的搖籃

ETH Zurich是歐洲理工教育的巔峰。
1855年建校時僅設六個學系,如今已是全球科技研究重鎮。
截至2022年,ETH共誕生32位諾貝爾獎得主,
其中最著名的校友,當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學校擁有全瑞士最大的圖書館,藏書逾690萬件,
同時負責維護全國學術資訊網絡。
走進這裡,每一條走廊、每一間實驗室,
都可能誕生下一項改變世界的發現。

第六名:史丹福大學——創新者的天堂

Stanford University位於加州矽谷核心地帶,
是創業精神與科技創新的代名詞。
從Google創辦人佩奇與布林、Netflix創辦人哈斯廷斯,
到無數矽谷初創巨頭的創始人,皆出自此地。
全校擁有190個研究中心、700棟建築,
幾乎每位學生都住在校內。
這裡誕生的校友企業,
總市值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
錄取率僅5%,但在這裡,每一位學子都被鼓勵去「改變世界」。

第五名:劍橋大學——八百年學術榮光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建於1209年,
是英語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學。
迄今孕育出120位諾貝爾獎得主、11位菲爾茲獎得主與7位圖靈獎得主。
牛頓、達爾文、霍金、拜倫……無數巨匠在此誕生。
劍橋的書院制度獨樹一幟,31個學院分布於劍河兩岸,
每一棟古老建築都藏著歷史與詩意。
正如徐志摩筆下的《再別康橋》,
這裡既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浪漫的象徵。

第四名:哈佛大學——傳奇仍在延續

Harvard University,美國最古老、最具影響力的學府之一。
自1636年建校以來,哈佛已走出160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菲爾茲獎得主,
還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與無數世界領袖。
校園裡,或許正有學子走在奧巴馬與比爾·蓋茨曾思索的那條小徑上。
哈佛圖書館系統藏書超過1500萬冊,是全球高校之最。
錄取率僅5.8%,但一旦入學,你將與世界最聰明的大腦為伍。
這裡不只是大學,更是一個不斷改變世界的思想引擎。

第三名:牛津大學——學術界的永恆燈塔

University of Oxford的歷史可追溯至1096年,
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
由39個學院組成的「書院聯邦制」使整座牛津城成為一所「開放式大學」。
迄今,牛津誕生了69位諾貝爾獎得主、53位總理或國家領導人,
包括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與甘地。
牛津注重學生的批判思維與獨立研究,
其學術訓練方式,被譽為「啟發世界的教育典範」。

第二名: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理科之王的華麗逆襲

Imperial College London是今年最大黑馬之一。
從去年第六躍升至第二,超越牛津與劍橋,
再度奪回「英國理工之王」的榮耀。
創建於1907年的帝國理工,
集商學院、工程、醫學與自然科學於一體。
擁有14位諾貝爾獎得主與3位菲爾茲獎得主。
在英國教育界流傳一句話:
「文科看牛津,理科看劍橋,工科看帝國理工。」
這裡的學術嚴謹、科研成果豐碩,
每一堂課都可能孕育下一場技術革命。

第一名:麻省理工學院——十三連冠的科技王者

毫無懸念,今年的榜首再度被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奪得。
這是MIT連續第十三年蟬聯全球第一。
自1861年創校以來,這座位於波士頓查爾斯河畔的理工殿堂,
已走出100位諾貝爾獎得主、26位圖靈獎得主、8位菲爾茲獎得主。
從電腦科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到量子物理,
MIT始終站在人類科技的最前沿。
它不僅嚴謹,更充滿創意——學生們的「惡作劇文化」
甚至被學校官方收藏入「惡作劇名人堂」。
這裡不只是學習的地方,更是一場通往未來的冒險。

結語:學術的競爭,是文明的進步

從美洲到歐洲,從亞洲到太平洋彼岸,
這些頂尖學府不僅代表教育的高度,
更象徵人類智慧的邊界。
無論你夢想成為科學家、企業家還是改變世界的思考者,
總有一所大學,正在為你的未來亮起燈光。
那麼——你最想去的是哪一所呢?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TG6xMfpvUEU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