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富有的十大國家 新加坡人均GDP達420萬港元 第一名令人震驚
亞洲——這片擁有46億人口的古老大陸,不僅是文明的發源地,更是世界財富的重鎮。
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最新統計,亞洲家庭總資產已突破 100萬億美元,其中部分國家的財富規模甚至超越歐美最發達地區。
今天,《世界之最TOP》將帶你一起揭曉——
2024年亞洲最富有的十大國家,看看誰才是金錢版圖上的真正王者。
第十名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帝國的豪賭
沙烏地阿拉伯,被譽為「石油王國」。
它的地下埋藏着全球 四分之一的石油儲量,約 2600億桶。
若換成水,足以讓全球80億人口用上兩年半。
2023年,沙烏地人均GDP為 32,530美元,在亞洲排名第十。
雖然財富主要來自石油,但這份「黑金」也讓國家高度依賴能源產業。
石油貢獻了 87% 的政府收入、90% 的出口,以及 42% 的GDP。
為了擺脫單一依賴,王儲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 在2016年推動「沙烏地2030願景」,
力求發展旅遊、娛樂與科技產業。如今女性可合法駕車、戲院重開、音樂會與體育賽事頻繁登場。
然而改革並不易。石油價格的每一次波動,仍讓國家財政隨之震盪。
未來的沙烏地,正站在一場賭局的邊緣——要麼成功轉型,要麼被時代淘汰。
第九名 科威特——低調奢華的石油富國
說到中東的土豪國,人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沙烏地。
但真正「低調有內涵」的,其實是 科威特。
2023年,科威特人均GDP為 32,638美元,僅以108美元之差險勝沙烏地。
這個國家擁有 全球第七大石油儲量,約佔全球總量的10%。
石油出口占經濟命脈的 88.1%。
科威特早於2017年提出「新科威特2035願景」,希望以科技與教育取代石油依賴。
然而內部政治不穩、國會頻繁改選、政策推行緩慢,讓改革之路坎坷。
即便如此,科威特的財政體質仍令人稱羨。
2023年經常帳順差高達 484億美元(佔GDP 30%),失業率僅2.2%。
1976年設立的「未來世代基金」累積資產超過 5500億美元,
為後代預留了堅實的財政緩衝。
第八名 南韓——從貧困到奇蹟的經濟傳說
1960年代的南韓,人均GDP不足100美元。
短短半世紀後,它的人均GDP已達 33,192美元,成為亞洲經濟強國之一。
這場翻身仗被稱為「漢江奇蹟」。
南韓以出口導向戰略崛起,從紡織到鋼鐵,再到家電製造業,
最終打造出三星、現代、LG 等全球級企業。
如今南韓是 全球第六大出口國,與73.5% 的世界GDP市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更令人驕傲的是「韓流文化輸出」。
K-pop、韓劇、電影與綜藝席捲全球,文化產業出口額達 46億美元,
成為新時代的經濟引擎。
不過南韓仍面臨挑戰:財閥壟斷、貧富不均、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問題,
這個小小的東亞國家,未來的故事仍充滿未知。
第七名 日本——泡沫之後的堅韌巨人
2023年,日本人均GDP達 33,806美元。
它曾在1980年代登頂世界經濟之巔,卻在1991年泡沫破裂後陷入「失落的十年」。
儘管增長放緩,日本依然是全球第二大汽車製造國、
最大債權國,擁有 12萬億美元 的對外資產與 1.4萬億美元 外匯儲備。
從豐田、本田到索尼、松下,日本品牌早已深入全球生活。
在精密製造與機械自動化領域,日本仍是無可取代的技術領頭羊。
但日本最大的挑戰,是 人口老化。
2023年,65歲以上人口佔全國 29.3%,創歷史新高。
儘管如此,日本依舊以嚴謹與創新,在全球舞台保持其不滅的光芒。
第六名 汶萊——石油庇蔭下的現實烏托邦
面積僅台灣六分之一的汶萊,人均GDP高達 34,248美元。
憑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
在這裡,國民享有「從搖籃到墳墓」的免費福利——
醫療、教育、住房全由政府負擔,連出國留學與探親旅費都可報銷。
然而,油氣儲量估計只夠支撐到 2035年。
政府正嘗試發展旅遊與綠能產業以多元化經濟,但進展有限。
雖然面臨挑戰,汶萊仍擁有雄厚儲備與低債務,
為未來轉型留足空間。
第五名 塞浦路斯——地中海上的財富奇蹟
2023年,塞浦路斯人均GDP為 34,957美元。
這個地中海小島,經歷過殖民、危機與重生。
2008年加入歐元區後,塞浦路斯一度被視為金融新星。
但2012年銀行危機與2011年爆炸事故讓經濟一度崩潰。
它的強勁復甦來自 海運業——塞浦路斯是全球最大船舶登記國之一,
擁有 2758艘國際船舶、總噸位2550萬噸。
更驚人的是:該國近海發現 2.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
有望成為歐洲能源新星。
雖然地緣政治壓力仍存,但塞浦路斯正在以小博大,
在風雲詭譎的地中海上,寫下堅韌的經濟篇章。
第四名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中的現代奇蹟
阿聯酋,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
在1966年發現石油後迅速致富。2023年人均GDP達 51,909美元。
阿布扎比掌握90%石油儲量,是經濟支柱;
迪拜則以多元化發展聞名,石油收入如今僅佔GDP的6%。
迪拜打造出世界最高塔——哈里發塔,
舉辦2020年世博會,GDP十年間增長230%。
阿布扎比也積極發展旅遊與會展,每年增長率達20%。
石油與旅遊的「雙引擎」讓阿聯酋在全球經濟中屹立不倒,
更被視為中東地區轉型成功的典範。
第三名 以色列——創新驅動的「中東矽谷」
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人口900萬的以色列,
2023年人均GDP達 52,219美元,躋身亞洲前三。
以色列擁有全球第二多的創業公司,被譽為「第二矽谷」。
科技產業佔GDP 14%,
全球每1萬名勞工中,就有 140位科學家與工程師。
以色列是全球第三大納斯達克上市國,
高科技企業吸引英特爾、微軟、谷歌等巨頭投資。
此外,它還是全球鑽石加工中心,出口佔比達23%。
近年來,地中海氣田的發現,讓以色列從能源進口國變為出口國,
再加上節水農業與溫室科技,
以色列成功在荒漠中開創「知識致富」的神話。
第二名 卡達——天然氣王國的隱形冠軍
人均GDP 78,696美元 的卡達,是亞洲第二富國。
面積不大,卻坐擁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儲量。
卡達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同時積極投資基建與體育產業。
從 哈馬德國際機場擴建 到 2022年世界盃,
卡達用巨額投資讓世界看見這個沙漠小國的野心。
如今,卡達不只是油氣國,更是國際旅遊與會議的熱門地。
它的財富模式早已超越能源,
成為多元化經濟的成功樣本。
第一名 新加坡——亞洲財富之巔
面積僅 728平方公里 的新加坡,
2023年人均GDP高達 84,734美元,
購買力平價(PPP)更達 13.31萬美元,約合420萬新台幣。
這個城市國家的崛起,離不開開國總理 李光耀 的遠見。
自1965年獨立以來,新加坡以工業化與高科技發展為核心,
從轉口貿易港蛻變為全球金融、科技與航運中心。
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金融市場,擁有最自由的經濟制度與穩定政治環境。
其 樟宜機場 為亞洲航空樞紐,港口燃油供應量世界第一。
每年舉辦的 金融科技節 匯聚全球創投巨頭與科技領袖,
新加坡已成為全球資本與人才最渴望進駐的城市之一。
它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紀律、遠見與教育的結晶。
新加坡,不僅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更是世界財富中心的象徵。
結語
從沙漠到海島,從石油到矽谷,
這十個國家用各自的方式詮釋了「富有」的意義。
有的倚賴天然資源,有的憑創新科技,但共同之處只有一個——
那就是對未來的堅定投資與不懈追求。
亞洲的財富版圖仍在重寫,
下一個奇蹟,或許正在這片古老大陸的某個角落誕生。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TaqcofR2m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