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巨型博物館揭曉 羅浮宮只排第二 大英博物館屈居第四 第一名竟是未完全開幕的埃及新奇蹟

文化殿堂的力量:人類文明的縮影

博物館,不只是存放歷史與藝術的場所,更是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
根據統計,全球共有超過5.5萬座博物館,每年吸引超過20億人次的參觀者,
整個產業的經濟規模高達172.3億美元。
從恐龍化石到梵高的星夜,從埃及木乃伊到現代藝術精品,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穿越時光的窗口。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走進全世界最大的十座超級博物館,
這份榜單,不僅揭示了文化的壯闊,更見證了人類知識的無限延伸。

第十名 休士頓美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位於美國德州休士頓的MFH,早在1917年就萌生建立藝術館的構想,
1924年正式開館,是德州首座博物館。
歷經近百年擴建,如今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館藏超過8萬件藝術品,
時間跨度長達五千年,覆蓋六大洲。

其建築群包括三座主樓:

卡羅琳·魏斯勞大樓(新古典風格)

貝克大樓(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拉斐爾·莫尼奧設計)

金德大樓(史蒂文·霍爾設計,令展示空間擴增75%)

MFH的亮點在於其非洲、印尼與前哥倫布時期的金飾收藏,
這批珍寶由前館長阿爾弗雷德·格拉塞爾捐贈,
堪稱全球同類收藏最大。
儘管2021年曾因名畫所有權捲入法律糾紛,
但最終於2024年塵埃落定,讓休士頓再度穩坐藝術重鎮之位。

第九名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坐落於倫敦肯辛頓區的V&A,是全球最大裝飾藝術與應用藝術博物館。
館藏超過650萬件,展覽面積達2.97萬平方米,
涵蓋人類五千年的藝術成果。

自1851年世界博覽會後建立以來,V&A始終致力於文化普及與教育。
這裡收藏了:

達文西手稿與拉斐爾掛毯

奧黛麗·赫本禮服與迪奧套裝

橫跨香奈兒、聖羅蘭等經典品牌的時尚藏品

2001年起V&A進行大規模改造,耗資1.9億美元。
同時於東倫敦設立分館「Young V&A」,吸引年輕觀眾參與。
更令人讚賞的是,它與英國其他國家級博物館一樣永久免費開放,
讓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第八名 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廣場,是美國史密森學會的瑰寶。
展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收藏超過1.46億件標本。

這裡的亮點包括:

傳說被詛咒的希望之鑽(Hope Diamond)

35萬件礦物標本與1.5萬顆寶石

恐龍化石廳的霸王龍、三角龍、梁龍骨架

古人類化石,如海德堡人與佛羅勒斯人遺骸

此外,博物館擁有185位常駐科學家,
研究領域涵蓋動植物學、古生物學與礦物學。
它不僅展示歷史,更是科學探索的前沿陣地,
讓知識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被重新發現。

第七名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館(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簡稱MIA,位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是一座文化多元的藝術殿堂。
館藏超過9萬件藝術品,橫跨五千年歷史。

MIA以亞洲藝術收藏最為突出,
其中包含中國青銅器、玉器、陶瓷與日本屏風,
以及印度佛教雕塑,堪稱全美最完整的亞洲藝術庫。

更有戰後重生的名作《靈魂鬥士》,
由德國雕塑家巴拉赫創作,被視為反抗納粹的象徵。
館內還有仿中國園林設計的庭園,由收藏家布魯斯·戴頓捐建。

MIA長期免費入場,並舉辦多元教育活動,
推動文化平權與藝術普及,是真正屬於公眾的藝術空間。

第六名 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Chicago)

位於芝加哥傑克遜公園,於1933年世界博覽會期間創立。
展覽面積達3.72萬平方米,擁有75個主題展廳。

館內鎮館之寶包括:

德國U-505潛艇(二戰捕獲品,現存唯一同型潛艇)

深井煤礦模擬展區(體驗礦工工作環境)

阿波羅8號指揮艙(人類首次繞月太空艙)

這裡既是科技殿堂,也是一所大型科普樂園,
透過互動展覽與工作坊,讓科學變得生動有趣。

第五名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是全球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佔地約2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達6.5萬平方米,
館藏超過140萬件文物。

從「元謀人」化石到秦漢青銅器、瓷器、書畫與玉器,
國博完整呈現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程。
鎮館之寶包括:

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

用金線串聯玉片的「漢代金縷玉衣」

國博同時舉辦國際展覽,展示世界文明交流成果。
雖在近代史展示上保持審慎立場,
但仍是中國文化自信的象徵與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第四名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位於倫敦布魯姆斯伯里,建於1753年,展覽面積6.58萬平方米,
館藏超過800萬件文物,是世界上第一座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

館藏亮點包括:

羅賽塔石碑(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埃爾金大理石雕塑(來自雅典帕特農神廟)

馬克思曾撰寫《資本論》的中央閱讀室

然而,大英博物館也因殖民時期文物流失問題飽受爭議。
許多國家至今仍要求歸還被掠奪文物。
即便如此,它仍以開放精神和龐大館藏,
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象徵與文明對話的橋樑。

第三名 國家艾爾米塔日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是歐洲最壯觀的藝術宮殿之一。
展覽面積達6.68萬平方米,館藏超過300萬件。

博物館的核心建築為冬宮,昔日為沙皇宮殿。
其收藏橫跨古埃及至現代藝術,包含:

凡高、莫內、雷諾瓦等大師真跡

19噸重的「萬花瓶」石英雕塑

「塔烏里德維納斯」古希臘原作

艾爾米塔日每月第三個星期四免費開放,
讓所有人都能親身感受藝術的偉大力量。

第二名 法國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

位於巴黎塞納河右岸,前身是12世紀的防禦城堡「盧浮堡」。
展覽面積7.27萬平方米,館藏超過61萬件文物。

這裡是藝術愛好者的聖地,鎮館三寶包括:

達文西《蒙娜麗莎》

《米洛的維納斯》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2023年,羅浮宮迎來890萬人次參觀,穩居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之一。
無論是文藝復興的光輝,還是巴洛克的華麗,
羅浮宮都讓人仿佛觸摸到文明的心跳。

第一名 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

位於吉薩金字塔旁,距離僅兩公里,
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最壯觀的博物館。

整體建築面積超過8.08萬平方米(約87萬平方英尺),
館藏超過61.5萬件文物,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

由愛爾蘭赫尼根·彭建築事務所設計,
建築外觀與金字塔軸線對齊,象徵古今連結。
館內最矚目的展品,是圖坦卡蒙陵墓出土的五千件珍寶,
包括舉世聞名的黃金死亡面具與戰車。

雖然自2002年奠基至今仍未全面開幕,
但部分展廳已於2024年開始試營運,
每日限定4000人參觀。
未來正式開放後,它將成為埃及文明的新象徵,
讓世人重新見證古代帝國的榮光。

結語:博物館,是人類的共同記憶

從埃及沙漠到巴黎塞納河,從倫敦到北京,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人類智慧與藝術的見證。
它們讓我們在現代世界的喧囂中,
仍能聽見歷史的回聲,看見文明的軌跡。

真正的偉大,不在於收藏了多少寶物,
而在於它讓後人記得我們曾經的夢想。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pkmcIbDpjEw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