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襲也不倒!全球十大最強抗震建築 第一名能撐過9.5級強震
當地震愈來愈頻繁、震央一次次逼近城市中心時,「抗震力」早已不是建築的附加條件,而是關乎生死的必要標準。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全球每年平均發生超過5萬次地震,其中規模5以上的強震就有1300多次。
在地球最危險的「環太平洋地震帶」,更釋放了全球九成以上的地震能量。
面對這樣的威脅,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們不再只是造樓,而是在造「不倒的奇蹟」。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走進——全球十大最強抗震建築,看看人類如何以智慧與鋼骨,與地球的怒意對抗。
第十名 泛美金字塔(美國舊金山)——搖擺中的優雅巨人
舊金山,是地震與霧氣並存的城市。
而矗立於市中心的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正是這片活斷層之上的奇蹟。
1972年完工,高達260米、48層樓的它,採用金字塔式外型設計——底寬頂窄,重心極低。
地基深達15.5米,灌入12000立方米混凝土與480公里鋼筋,穩如磐石。
最特別的是它的「可擺動設計」:大樓在地震中會隨著地面輕微晃動,釋放能量而非硬抗。
1989年6.9級洛馬普里塔地震襲擊舊金山,市區多處倒塌,但泛美金字塔僅晃動30公分,完好無損。
它像一位優雅的舞者,在混亂中保持從容,也讓世界見識到結構工程的美學。
第九名 薩比哈·格克琴國際機場(土耳其)——能「漂浮」的航站樓
這座位於伊斯坦堡東部的機場,就蓋在北安那托利亞斷層上。
1999年的7.4級大地震造成1.7萬人罹難後,土耳其決定打造一座「地震也不會停飛」的機場。
新航站樓採用300個三重摩擦擺式隔震器支撐,使整棟建築在地震發生時能「滑動」吸震。
實測結果顯示,這樣的設計能將震動能量減少80%以上,即使8級地震來襲,仍能正常運作。
總面積32萬平方米、使用鋼材1.8萬噸,18個月內完工,堪稱全球最大隔震工程。
它不只是交通樞紐,更是地震災害中能持續運轉的救援生命線。
第八名 明石海峽大橋(日本)——地震與颱風的雙重試煉
1995年7.3級阪神大地震震撼日本,本州南部多地化為廢墟。
但距震央僅4公里的明石海峽大橋卻屹立不倒,甚至連主纜都未斷一根,只是因地殼位移延長了1米。
這座長達3911米的吊橋,主跨1991米,可承受8.5級地震與時速300公里颱風。
每根主纜由127根高強度鋼絲組成,抗拉力高達6萬噸,外層以乾燥空氣循環防鏽。
它不僅是連接本州與淡路島的交通動脈,更是人類在地震帶上架起的鋼鐵信念。
第七名 台北101(台灣)——搖而不倒的東方巨塔
2024年花蓮7.2級強震,全台劇烈晃動,但台北101卻依舊筆直矗立。
這棟高508米、曾是世界第一高樓的摩天塔,擁有全球最知名的抗震設施——
懸掛在87至92樓間、重達660噸的「調諧質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當地震或強風來襲時,金色鋼球會反向擺動,抵銷建築的晃動幅度,減震效果達40%。
2019年與2024年兩次花蓮地震,它僅輕微搖晃20至30公分,毫髮無傷。
如今,這顆巨球不只是科技的象徵,也成了台灣工程自信的金色心臟。
第六名 墨西哥市長塔——在「果凍地」上屹立的奇蹟
墨西哥城建在古湖床上,地震波會被軟土層放大,猶如置身果凍。
但位於震央帶的市長塔(Torre Mayor),卻能承受8.5級地震。
55層、225米高的它內部設有96個減震阻尼器,如同建築的「肌肉」,能吸收震能。
2003年7.6級地震時,大樓內的200名員工幾乎沒感覺晃動。
此外,它擁有三路獨立供電、地震自動停梯系統與零傷亡施工紀錄,是拉丁美洲工程的驕傲。
第五名 哈里發塔(阿聯酋迪拜)——828米高空的鋼鐵守望者
世界最高建築不只是高,更是聰明地穩。
哈里發塔以Y字形核心筒結構設計,三翼螺旋收束,減少側風與震波壓力。
192根直徑1.5米、長達50米的深樁深入地下,形成「三角錨定」力學。
塔內安裝700個感測器與GPS監測系統,隨時追蹤位移與震動。
這座巨塔可抵抗7級地震與每秒55米強風,同時設有避難層與全球最高電梯系統。
它是人類在沙漠中打造出的不倒信念。
第四名 聯邦銀行大廈(美國洛杉磯)——抗震摩天的好萊塢巨星
電影《獨立日》《後天》都曾用它作為象徵末日的場景——
但現實中,洛杉磯聯邦銀行大廈(U.S. Bank Tower)卻能承受8.3級地震。
310米高、73層樓,結合「核心筒+外框架」結構,能在多斷層區保持穩定。
頂部設有直升機停機坪,能在地震後成為緊急撤離與救援通道。
在地震頻繁的加州,這棟大樓證明了:高樓不是靠運氣站穩,而是靠科學與結構智慧。
第三名 居魯士大帝陵墓(伊朗)——2500年前的抗震始祖
這座建於公元前六世紀的石造陵墓,被認為是人類最早的抗震建築。
由六層石階與三角屋頂構成,底層以石灰灰泥+砂礫打造緩衝層,上層石塊以金屬棒連結,形成可微移結構。
當地震發生時,能自然吸收與釋放能量,避免整體崩塌。
歷經千年風沙、數次地震與戰火,它依然完好如初,見證了古波斯的建築智慧。
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古代人類挑戰自然的永恆象徵。
第二名 東京晴空塔(日本)——地震國度的極致之作
日本的建築哲學是:「要想不倒,必須會動。」
634米高的東京晴空塔(Tokyo Skytree)便是這句話的實踐。
它的核心是一根375米高的「心柱」,在地震時會與塔身反向擺動,減少晃動50%。
塔身採用三角鋼架結構,下方打入50米深的花瓣形基樁,確保穩固。
晴空塔還兼具防災功能——儲備7000噸水源,可在地震時提供冷卻、消防與生活用水。
2011年「311大地震」發生時,它仍在施工,卻零損壞,證明日本抗震科技的極致水平。
第一名 大聖地亞哥塔(智利)——世界最強「不倒翁」
2010年智利8.8級大地震,整個國家陷入恐慌,但首都聖地亞哥的一棟未完工大樓——
大聖地亞哥塔(Gran Torre Santiago),竟然毫髮無損。
這座300米高、62層樓的南美最高建築,由設計馬來西亞雙子塔的建築師西薩·佩里(César Pelli)操刀。
結構採用基礎隔震裝置+柔性鋼連接+導軌系統,可吸收9級以上地震能量。
施工方笑稱:「我們造的不只是大樓,而是一個能與地球共振的巨人。」
如今,它不只是智利的地標,更是全球抗震工程的巔峰,堪稱真正的不倒神話。
結語
地震無情,但建築有魂。
從古波斯的石墓到現代的摩天巨塔,人類用智慧與勇氣,一次次讓城市在斷層上重生。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預測地震何時來臨,但我們能確保——當它來時,建築不會先倒。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KNdvEjigZ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