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昂貴的十大超級工程 第一名造價高達8.8兆美元 人類史上最瘋狂的建設奇蹟
在現代文明不斷挑戰極限的時代,「超級工程」已不僅是基礎建設,更是科技、財力與人類野心的結晶。
根據最新國際數據顯示,全球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工程已超過150項,其中有些工程的造價以「兆」計、建設周期跨越數十年、動員人力超過百萬人。
今天,《世界之最TOP》帶你盤點全世界最大、最昂貴的十大超級工程——從地球深處到太空軌道,這些龐然巨構,無一不是人類夢想與代價的象徵。
第十名 澳大利亞—亞洲電力纜線
全球最貴的「電線」,竟長達4300公里,造價高達226億美元。
「澳大利亞—亞洲電力纜線」(Australia-Asia Power Link)是一項連接澳洲內陸與新加坡的超級綠能工程。它計劃在沙漠中建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並透過全球最長的海底高壓直流電纜,將電力輸送至新加坡與印尼。
項目由澳洲公司 SunCable 發起,原本由億萬富翁安德魯·弗雷斯特與科技投資人邁克·卡農布魯克斯共同投資。雖然因資金分歧一度停擺,但2023年由Rock Ventures財團接手後重新啟動,預計2030年開始供電。
完工後,這條電纜將在70年壽命內為三國創造超過200億澳元收益,也讓澳洲從煤炭出口國,轉身成為綠色能源輸出大國。
第九名 人造太陽 ITER計劃
在法國南部,有一個溫度達1.5億攝氏度的「人造太陽」。
這個被稱為「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的項目,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核聚變研究工程,集合了35個國家的力量,總造價超過650億美元。
它的目標,是模擬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通過氫同位素結合釋放巨大能量——終極清潔能源。
ITER的反應堆由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等國共同製造,核心磁體重達上千噸,磁力足以抬起一艘航空母艦。
這項工程雖仍處於實驗階段,但其意義遠超科研本身,象徵着人類在能源革命道路上的希望。
第八名 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迪拜)
年旅客吞吐量2.6億人次、造價350億美元。
這座由迪拜政府打造的未來航空樞紐,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場,核心設施包含6條跑道、14個捷運系統、以及可容納百萬居民的「機場城市」。
雖然曾因2008年金融危機與疫情暫停,阿勒馬克圖姆機場已於2024年重新啟動,首階段預計十年內完工。
屆時,迪拜將以此機場為核心,串聯阿聯酋鐵路與地鐵,構建中東最龐大的航空物流網絡,進一步鞏固其「世界航空之都」的地位。
第七名 加拿大LNG Canada液化天然氣計劃
總投資高達400億美元,這是加拿大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能源工程。
由殼牌(Shell)領銜,聯合中國石油、日本三菱、韓國氣體公司與馬來西亞國油共同推動,該項目標誌著加拿大正式進軍全球天然氣出口市場。
它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基蒂馬特港,天然氣通過長達670公里的管線輸送後液化出口亞洲。
儘管面臨環保爭議,該項目仍被視為全球排放最少的LNG設施之一,預計將為加拿大帶來超過230億加元的財政收入,並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第六名 英國新欣克利角核電站(Hinkley Point C)
造價高達813億美元,是歐洲最昂貴的建設工程。
這座由法國EDF能源公司與中國廣核集團合作的核電站,預計提供英國全國7%的電力,是英國30年來首座新核電站。
為符合英國極為嚴苛的安全與環保要求,項目修改設計達7000項,混凝土用量增加25%、鋼材增加35%,甚至需安裝288個海底揚聲器防止魚群誤入冷卻系統。
雖然造價驚人,但它標誌着歐洲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
第五名 麥加大清真寺(Masjid al-Haram)
全球最神聖、也最昂貴的宗教建築——造價高達1000億美元。
位於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大清真寺,歷經千年修建與擴建,如今可同時容納250萬名信徒朝聖,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宗教集會場所。
清真寺採用白色大理石鋪設,內部融合伊斯蘭幾何美學與現代科技,設有恆溫空調步道、智能照明與高階安全系統。
周邊的阿布拉吉鐘塔酒店更高達601米,與大清真寺共同構成伊斯蘭世界最壯麗的地標。
第四名 加州高速鐵路(California High-Speed Rail)
美國史上最龐大的交通基建項目,原定造價330億美元,如今暴增至1280億美元。
該項目計劃連接舊金山與洛杉磯,全長795公里,列車時速可達350公里,原本預計2020年通車,現已延至2033年。
目前僅完成約35%的中央谷段建設,耗資已逾110億美元。
儘管爭議不斷,但若最終實現,這將是美國史上首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象徵美國對可持續交通的堅持與遲來的夢想。
第三名 莫托水電站(西藏)
中國最新的「超級工程」,造價超過1兆人民幣(約1370億美元),預計2033年完工。
位於西藏林芝的雅魯藏布江下游,這座水電站計劃裝機容量達6000萬千瓦,發電量比三峽大壩高出三倍。
項目地處地震帶與生態敏感區,引發環保與地質爭議,但其潛力巨大,將成為全球最強水力發電設施。
它不僅象徵中國清潔能源的雄心,也反映了人類對自然極限的挑戰。
第二名 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人類史上最昂貴的科研設施——總造價超過1500億美元。
由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加拿大等16國合作建造,1998年啟動、2011年完成。
空間站總長109米、重約420噸,歷時13年建成,累計投入超過30國航天力量。
每年維護成本達30至50億美元,但同時也產出超過3000項科研成果,推動了太空醫學、材料科學與商業航天產業。
ISS不僅是人類的太空實驗室,更是全球合作的象徵。
第一名 沙特阿拉伯尼奧姆未來城市(NEOM)
全球最貴、最瘋狂的超級工程——造價高達8.8兆美元。
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發起,NEOM是一個橫跨2.65萬平方公里的「未來都市群」,核心項目「The Line」是一條長170公里、寬200米、高500米的線性城市。
城市內無車輛、無碳排放,全靠清潔能源運作,可容納900萬居民。
截至2025年僅建成2.4公里,造價已突破1.5兆美元。
儘管爭議不斷,外資撤離、移工事故頻傳,但沙特仍堅稱這是「世代投資」,要在沙漠中建立未來文明的象徵。
結語
從地球最深的水壩到太空的實驗站,從沙漠中的城市到海底的電纜,這些超級工程代表了人類對技術、資源與未來的極限挑戰。
它們是文明的奇蹟,也是代價的象徵——每一座工程,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
「人類,究竟願意為夢想付出多少?」
YouTube專欄名稱:世界之最TOP
YouTube鏈接:https://youtu.be/0iKJYze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