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維生素 D 的頭號危險
很多人以為只要血液檢驗「維 D 水平正常」就萬事大吉,但真正決定身體狀態的,往往是細胞層面的作用是否到位。以下整理了維生素 D 的風險、缺乏代價,以及影響吸收與效能的關鍵因素。
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D保健品👉🏻: https://iherb.prf.hn/l/VxBM8e8/
高質唔一定要貴!過百款iHerb產品,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仲閃電8小時到貨!
1)高劑量維 D 的爭議與背景
巴西醫師 Dr. Cobra 長期研究自體免疫疾病,並提出「Cobra Protocol」:
- 劑量範圍:每日 60,000–200,000 IU 維他命 D3
- 目的:突破「維 D 阻抗」,讓自體免疫疾病進入緩解期
- 成功率據稱可達 90% 以上
不過,高劑量維 D 亦有風險,最常見的是高血鈣(Hypercalcemia),可能導致腎結石。
2)「維 D 過量」 vs 「維 D 不足」的危險
- 過量:高血鈣、腎結石
- 不足:更易罹患自體免疫疾病
相關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症(MS)、Graves 病、紅斑狼瘡(Lupus)、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白斑(Vitiligo),以及位居前列的 Hashimoto’s(甲狀腺低下的自體免疫原因)。
研究顯示:維他命 D 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並參與超過 2,500 個基因的調控。
維持免疫功能所需的建議劑量約為 8,000–10,000 IU/日。
3)維生素 D 阻抗(Vitamin D Resistance)
許多人無法僅靠日曬或飲食獲取足夠的維 D,常見原因包括:
- 基因差異:部分基因變異會讓人更易患自體免疫病,也更難利用維 D。
- 營養缺口:鎂、鋅、維他命 K2 偏低,會削弱維 D 吸收與功能。
- 病毒影響:某些病毒會下調維 D 受體,使免疫力下降。
4)石器時代的「日曬—免疫」適應,與現代的落差
在遠古時期,人類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下,維 D 攝取量遠高於今日。
當時,身體甚至會「關閉部分基因」,以避免過度 UV 帶來的負面影響。
然而在現代,日曬量大幅減少,但基因調控機制卻未隨之改變,結果導致今日普遍的維 D 不足與阻抗。
5)減輕高劑量維 D 副作用的方法
若需要使用較高劑量維 D,可透過以下方式減輕副作用風險:
- 補充 鎂、維他命 K2、鋅
- 限制鈣攝取,尤其避免過多奶類
這樣可有效降低高血鈣的風險。
6)為何只看血液檢測不夠?
常見檢測的「血中維 D」指標,只能反映一部分情況。
真正關鍵在於:
- 維 D 是否能在細胞層面發揮作用
- 是否存在 阻抗、受體下調或營養缺口
即使檢測結果「正常」,實際功能也可能不足。
7)重點整理
- 維 D 缺乏與自體免疫疾病高度相關
- 參與超過 2,500 個基因,是免疫調控的核心
- 維 D 阻抗受基因、營養與病毒影響
- 高劑量維 D需配合鎂、K2、鋅及限制鈣攝取
- 僅看血液數值不足以反映真實狀況
✨ 結語:
維生素 D 的真相,遠比「補或不補」複雜。
重點不是數字漂亮,而是如何讓維 D 真正在身體細胞層面發揮作用,才能真正守護免疫與健康。
快來查看最受歡迎的維生素D保健品👉🏻: https://iherb.prf.hn/l/VxBM8e8/
高質唔一定要貴!過百款iHerb產品,對比市面低至二五折,仲閃電8小時到貨!
Youtube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J62sU0Xm4
Youtube專欄:柏格醫生中文 健康知識